返回

第144章

首页
    对于这些我去过的零零碎碎的异国他乡,我印象或多或少也有点深刻。

     这么想来我好像是个冷血无情的人,因为在我心里,我儿时一直生活的地方,相比之下却是那么平淡。

     我的老家我和我哥的童年在那里展开,但是我对它没有归属感,也没有太强的依恋。

    我觉得它就是跟别的地方没有区别的一座可以生活的小城,如果不是我哥的出现,我甚至不会想到它其实囊括了我的童年。

     冰川消融,沧海桑田这样说一座微不足道的小城好似有些牵强,但它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

    X9年城乡一体建设,它从一个小县城大刀阔斧改造融入市区,就像我从一个不惧世界的毛孩子变成了一个不甘平凡的大人。

    那种感觉让我对它感到陌生。

     但是,偶尔,非常偶尔的,我会对它产生一种熟悉的好感。

     我曾经问过我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他说,也许这就是故乡的感觉吧。

     就像爹妈一样,再怎么伤害你,你也很难真正去恨他们。

     骨子里的东西,难改。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好像一个人不管长大以后在其他地方经历多少磨难,只要童年的时候在某个地方经受过苦,尽管都是小事,尽管那些小事不如成年后经受的万分之一可在那个地方留下的陈年旧疾,永远会在心里留有一席之地。

     比起那些文人墨客笔下又想又依恋的感情,我对我的故乡竟只有淡淡的可怜意味。

    它就好似在时光洪流中对我莫名伸出援手的一个冷漠路人,只是机缘巧合下无意伸出手托了我一把。

     回家的那条路一直在修,印象中修了五六年。

    高中的时候,偶尔中秋节或者国庆节回老家,每次经过那里就会闻到很多尘土的味道,混着尘沙飘上天空,然后又落到地上,呛得人想捂住口鼻。

    我和我哥两个人背着行囊走在那样的路上,我就会觉得自己也像一粒尘沙,落回这个地方。

     那时,明明我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却还是会忍不住想念它。

     人一生到底要走多少路? 在我还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不断摸索的小孩的时候偶尔会做作地装一个这样的逼问自己一句话,但是长大以后这样的问题于我而言无处可放,我好像很难回答。

     后来我索性想片面一点,不去纠结人不人生的,浮于表面有时候比刨根问底好活得多。

     幸福过了,不就行了? 我去过很多地方,也走过很多路,一一列举过来,有太多太多。

    它们的宏观建筑固然精妙绝伦,但那些城市里的角落有时候会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比如那些电线杆和偶然看到的日出日落。

    我经常会想,如果不是我哥,我根本看不到那么多风景,去不了那么多地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