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3章

首页
然而不知是谁暗中把王俊之的身世捅了出来,说他本不是王渊的儿子而是贺家的子孙,而王渊杀他父亲诛贺家九族,王、贺两家有着血海深仇,他这是认仇作父……

    王俊之穿着正三品的官袍,颓然跌坐在椅子上。

    之后他跟王渊断绝父子关系,上奏天子改回贺姓,从此变得冷酷残忍,在大理寺大兴酷刑,成为人人惧怕的酷吏。

    多少人因为他而家破人亡。

    王渊以有这样酷吏的儿子为耻,这才辞官回到同里,在乡间建退思园从此隐居不仕。

    原来是这样。

    沈持心道:酷吏一般都没有好下场,王大儒说是“退思”,倒不如说他怕被贺俊之牵连,提前隐退了吧。

    能在高位时毫不留恋权力,走得彻底的人是让人最佩服的。

    ……

    唏嘘之余,沈持为每篇墨卷做了点评。

    “此文在破题时都能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眼,就连虚字也无妨,”沈持在纸上写道:“上联下挂,整理出他与上下文的脉络与关系作深入阐释,神理、口气俱显跃无余。”

    是篇上品之作。

    仔细一瞧,原来是六年前春闱第二名榜眼的会试文章。

    他又去点评第二篇。

    “此文篇法、股法、句法无不精熟。对虚字的唱叹深情,流溢纸外,打动人心。文真气流注,骨力苍浑,有古文色泽。”

    在一众文中,显得格外醒目。文章比文章,这种文章一放进去,但凡是个有眼睛的考官,都要点他为文魁。

    点评完翻开小字一看,竟是三年前春闱被点为头名状元的文章。

    ……

    沈持将手中的墨卷一一点评完,两日后去找王渊。

    “学生先前所好奇之事已有答案,”他说道:“老师的学生所做的文章平正通达,各有特色让人看了不禁叫绝,是以天下解元、状元多出自老师门下。”

    王渊对他的点评很满意:“参照这些墨卷,你的文章能赶上几分?”

    沈持:“学生惭愧,只能及三四分。”

    “你能点评如此到位,”王渊笑道:“不止三四分,最起码能及五分。”

    沈持:“……”

    五分……一半还不是一样菜,老师求你别说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