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仪并没有嘲讽他,许是这话戳中了她心里的痛点,她的话传到刘义隆耳边时,瓮瓮不清,不知是隔得有些远,还是她在忍泪:“可是她如果回来,算是什么?”
刘义隆无法回答,好半天才答道:“其他都是假的,留一条命在,才有希望。
”
谢兰仪不语,刘义隆手放在她丝衣的外面,能感觉到温暖,很快,她翻过身,面对着刘义隆的脸,彼此看不太分明,唯有两双眸子,在帐外的烛光中有些暗暗的反光。
谢兰仪道:“北伐,可不是容易的事。
”
刘义隆受到鼓舞一般,在枕上点点头,说:“我知道。
不过如今算是个机会,拓跋焘正在与柔然酣战,前面我们资助北凉、吐谷浑和盖吴的时候,也打探到了他那里的一些军情:他虽然号称雄师百万,但是内里勾心斗角也是不一而足,我看拓跋焘早已经是疲态丛生,他手下的军队也未必肯给一个残暴的君王卖命。
”
谢兰仪想了一会儿才说:“但他所向披靡,也一定是有原因的。
要打胜仗,需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前两点或能做到,可对手究竟怎么样,只怕我们所知也不确吧?”
刘义隆说:“可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
我所求不高,还是收复河南四镇而已。
他占他的晋中和陇西,我也不敢奢望。
如果能赢,除了让河南的遗民能够重归故国之外,我也有了和他谈判的资本,到时候,请他放归兰修……”
他沉沉地构建着梦想,所求不奢,应该能够实现吧?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除夕快乐!拜个早年!!
——————————————————————————————
元嘉草草,仓皇北顾
结局已经不用写大家就知道了,不过还是打算解析一下过程
军事水平较渣,军事内容冷门,特别欢迎大家拍砖
另外,这一卷的内容可能会进展比较慢,如果不能做到日更,请原谅!
☆、荧惑星转
北伐的构想在朝堂上一经提出,立刻引发了争执。
同意北伐的,是会稽长公主之子、检举刘义康叛变的徐湛之,还有皇帝的信臣王玄谟、江湛;不同意北伐的,是太子校尉沈庆之;处于模棱两可的,是朝中重臣、左军将军刘康祖。
一场大仗,事关存亡,两方的口水漫天盖地。
刘义隆坐在上首,听他们争执得多了,却隐约有些恍惚的感觉。
对手是劲敌,但不打一打又觉得对不住列祖列宗和北地的百姓。
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