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9章

首页
    ☆、诏下灭佛 书页从侧光的地方,能够看出一道道痕迹浅浅地凹下去。

    细细看,能看出是指甲划在上面的印子。

     拓跋晃觉得心跳得很快,连外头侍奉他闱中事的小黄门问了几遍“请哪位夫人”他都没有听见。

    好一会儿才愣愣地答道:“今日孤不舒服,一个都不用叫罢。

    ” 他拨亮了烛心,对着亮光仔细地看书页,果然是浅浅的指甲痕,但不是各处都有。

    他便又细细读划了痕迹的文字,刚刚平静了一点的心脏又开始“突突”地猛跳了: 拓跋氏是鲜卑族,在上古被算作东胡,传说中部族大人(酋长)效力于黄帝,对中原汉文化充满景仰之情,因而自称为“黄土之后”,便是“拓”“跋”二字在鲜卑语中的原意。

    但因拓跋氏曾与匈奴媾婚,又有“鲜卑父、匈奴母”的说法,匈奴族中父死而子娶继母,兄死而弟娶嫂氏的恶俗一直流传,血统混淆,行辈不清,始终又是未开化的模样……之后拓跋氏立国的先祖拓拔力微、拓跋沙漠汗等对汉文化依然充满憧憬,不止一次地追寻汉化的途径。

     这些传说,国人口口相传,甚至津津乐道。

    但曾师从崔浩的拓跋晃对汉人那种自负而傲慢的心态颇为厌恶。

    自然,这些文字间值得探究甚至勾连。

     第二日,内心激动不已的拓跋晃好容易等来高允给他送书,他压制着心绪,却克制不了嘴唇的微微颤抖,以至于说话都有些大舌头:“高博士,这里……还有这里……”他把书翻给高允看,一页又一页的,一边把那些词句用手指指出来,一边迫切地看着高允的眼睛,希冀从里头找出一些惊喜来。

     但高允始终很平静,最后,还是他止住了拓跋晃不停翻着书的手:“太子殿下!稍安、勿躁!”话说得一字一顿的,充满着警示。

     拓跋晃仿佛给凉水泼了顶心一般,惊愕,然后慢慢地重新自制起来。

     高允脸色煞白,唇角勾着一抹笑,轻轻地抚着书页的竹纸,像嘱咐自己孩子一般嘱咐道:“殿下呵!成大事者,宁静致远!”他的眼神中带着意味深长的悲悯和决绝:“太子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只可惜……”他蓦然又转了话题:“太子记得,这样的事切忌出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殿下不能当那出头的椽子,当用人时须得学会用人,当弃卒时须得学会弃卒。

    毋忘!毋忘!” “可是……”拓跋晃还待说话,就被高允坚毅的笑容制止了,他摇摇头:“太子,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