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晃疑惑地看了看他,突然顿悟一般道:“自恃才略,容易自取嫉妒,又易功高震主?”高允看了看面前这位未来之主,低垂了眼皮,抿着嘴,微微露一点笑意。
拓跋晃沉思了一会儿说:“是不是要静待时机?”
高允答道:“不仅是静待时机,还要捧到最高的位置上,他退无可退,我们才能一击制敌。
不过——”他犹豫了一下,随即抬起头毅然对拓跋晃笑道:“太子殿下倒是真需稍安勿躁。
”
他的话,细思之和谢兰修的话有些类似的地方。
拓跋晃怦然心动,咬了咬嘴唇说:“如此,且养养他的锐气。
”
*******************************************************************
拓跋晃称病不出,谢兰修知道后心里微感安慰。
她的儿子,到底还是聪慧的。
只是崔浩也是个聪明人,他和太子已经几番闹得不快,他当然明白如果拓跋焘不在了,自己一定无法在新君面前安身,所以,不闹僵则已,闹僵了就得拼个你死我活才行。
太子可以优哉游哉在东宫装病不出,其他人动手却不能缓慢。
恰好北魏西部的吐谷浑新换了君主,拓跋焘一直对吐谷浑那时和北凉眉来眼去十分不满,新君登极,竟然不派人朝拜,而是接受了南边刘宋使臣的馈赉和贺词,拓跋焘更是恼怒,他在朝堂上冷哼道:“蕞尔小国,还敢跟朕使心思!不好好揍他一揍,大约不知道他的膝盖骨该跪谁!”
朝中诸王武将均是雀跃——和平意味着没有劫掠的暴富收入,吐谷浑地处今日的青藏地区,却是西南和西北的交通要地,据说国库十分充盈——简直是天降财富。
崔浩含笑上前,捧着笏板先是一礼,接着赞颂了拓跋焘的英明决定,接下来的话,就让很多人不舒服了:“臣以为,刘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时,特别注重诸王带兵守土的能耐,所以后来,从没离开过建康的刘义符昏庸被杀,而南征北战的刘义隆却得以为君,元嘉之治,颇有建树。
陛下如今已经有三子长成,除却太子不宜带兵统领,其他两位皇子,倒也到了历练的时候了。
”
拓跋焘踌躇了片刻:“皇次子拓跋伏罗,今年才十三岁。
”
崔浩笑道:“二殿下英武果敢,臣教授读书时,觉得亦通兵法。
刘义隆镇守京口时年方四岁,镇守彭城时年方十岁,后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