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04节

首页
    在县里,黎峰没得请教。

     他稍作思考,说:“不行,不能等王猛他们来,你们这样熬着不是事。

    要找事情干是吧?我给你说个事。

    ” 他记得陆杨的铺子里,还干过一件事,得空就拿稿纸,把瓜子花生装上,一包包的卖。

    一包卖个几文钱,客人拿了就能走。

    这样方便又实惠,把滞销的货都清空了。

     他们的山货也能这样干。

     晒场那边有些品相不太好的山菌,切片以后,把有缺口的都挑出来了,留在县里卖。

     这种菌子叫价低一些,他们可以把干菌包起来,有个一碗的分量就行,根据种类,定个价。

     价格让他们两口子自己算,都会算数,苗小禾还去蹭课,跟着账房先生学了,再不济,去请教请教陆林,让陆林教他们。

     还能搞杂菌包,几样杂菌混在一起,拿回家煮煮,就是一锅杂菌汤。

    这种杂菌包,里面可以加个一两朵好菌子,鲜味上来,不愁没回头客。

     至于包菌子的纸张…… 他们练字的废稿纸,没有谢岩的废稿纸养眼,墨迹也太深了,看着寒碜。

     黎峰说:“到我家去拿一些图画过来,拿它做包装。

    多买些干菌包,攒攒就能攒出一本图册了。

    ” 三苗:“……” 真是大手笔。

     黎峰说:“两种纸混着用。

    ” 三苗:“那也是大手笔。

    ” 这件事够他们忙活的,算账计价要一段时间,菌子混装,需要另算成本和售价。

    再要手工,一包包的去包好。

     现有的图画纸太小了,黎峰回家后,要让印书的堂嫂裁些大的纸张,不管图画大小,纸要大一些,这样才好做包装使用。

     这件事能成,他们两口子就天天包菌子去吧。

    不比包包子轻松,把他们忙死。

     黎峰跟陆柳在县里吃了一顿饭,菜都有,就在铺子里拿,吃过饭,他们告辞出门,转道去看看作坊。

     作坊都修缮好了,里头改了小晒场,有卧房和仓房,再有灶屋和柴房,还留了一间大通铺。

    哪天送货遇上坏天气,或者时辰晚了,他们能在县里歇脚。

     这里没人,暂时没放货,没什么好看的。

     黎峰跟陆柳说两地的租子,铺面的租子要十三两银子一年。

    作坊贵一些,十六两银子一年。

     他们往街上走,黎峰去牙行,找了个牙子领路说话。

     县城里做生意的开支不算高,一年能挣的银子也少。

    根据牙子所说,年收入能有一百两银子,在县里都是大铺面了,是好生意。

     一般的生意,一年就挣七八十两银子。

    大多铺子都是年收入三、四十两银子。

    这都是刨除开支以后的。

    所以县里很多小摊子、小作坊,都是养家糊口之余,一年攒个十两左右的银子。

     这个银子,要是只过安生日子,足足的。

     能吃饱穿暖,能再租个房子,一家住得宽敞。

     孩子到了年纪,能有说亲的本钱。

     要是不安分,想要奔一奔,这点银子不够看。

     大铺面,意味着大开支,生意不好,保本都难。

     还有人要供书生,这点盈余,刚好够供一个。

    万一孩子没出息,这就打了水漂。

     所以县里很多小商人家里的孩子,都是启蒙过,却没念多久的书。

    时日久了,别说孩子不想学,大人也不会让他们学。

     租住的房子,一年五两到八两之间,要是租大房子,能要十两左右。

    再大一些,能有十五两以上。

     他们牙行最贵的一套宅院,是个二进的大宅子,年租要十八两银子。

     路上走走,走累就到茶馆歇歇。

     黎峰让陆柳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陆柳来过茶馆,知道贵,他也明白黎峰带他出来转转的目的,稍作犹豫,他点了小麻花和小酥饼,这两样在茶馆里是数一数二的贵。

    再上了一壶好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