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举人也有不少。
这些读书人最看不上的就是商户,嫌弃商户地位低下,满身铜臭,整日只知道算计,失了做人的风骨。
吕掌柜虽然识文断字,写字记账也不在话下,可若说通晓诗文,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却也不见得。
这般场合吕掌柜过去,想来少不得遭人奚落。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李大成也没法左右旁人的想法,吕掌柜经商多年,自然不是全无心计手段的,只不过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若想抽离,宁可损失些银子,自然也有法子,只不过看个人的选择吧!
长长的街巷混合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店铺两旁的门板被蒸汽浸润的油亮,灶炉里火光跳动,时不时的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蒸笼里水汽蒸腾,一家不大的店面里,两夫妻忙的脚不沾地。
李大成买了三个包子,两个肉的,一个素的,见蒸笼里还有糖三角,便又要了两个。
刚出锅的糖三角还带着热气,他没让老板给他包上,怕闷的表皮湿嗒嗒的,影响口感。
直接拿油纸垫上,放在了竹篮里。
这个竹篮不大,就是专门用来盛吃的,没放过肉,也不怕沾染上其它气味。
他成日在街上转,留夫郎一人在家,心里总有些愧疚,若是遇见什么好吃的、新鲜的,便想着带回去,给沈桥尝尝。
因此特意在板车的侧面,系了一个竹篮,既不占地方,也不怕路上颠簸掉了。
合生楼的生意渐渐的有了起色,即使已经过了饭点,店里也坐了个六七成。
喧闹的人声,给店里也添了几分生机。
赵掌柜坐在柜台后,拨着算盘,精神头也比前阵子好,见李大成进来,笑着朝他招了招手。
伙计帮着卸了车,李大成与老掌柜闲聊了几句。
无意中得知,官府要办春岁宴,所谓春岁宴便是以衙门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