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街上行人不多,与旁的街巷相比,显得冷清了几分。
毕竟这条街上都是茶馆、酒肆,这类相对于高雅的场所,少了些市井烟火气。
李大成赶到青竹馆的时候,吕掌柜依旧不在,听说是知县大人相邀,去伏流山参加诗会了。
诗会?李大成心里有些疑惑,面上却没有显露分毫。
账房先生脸上俱是笑意,这笑意里夹带着几分春风得意,显然这段日子青竹阁的生意越来越好。
昨日他所说之事,账房先生并未提及,李大成也没开口询问,结了帐便告辞出来。
账房先生送他出门,遇见旁边的铺子伙计,声音洪亮道:“真是不巧啊,掌柜的又陪着知县大人去了伏流山,我家掌柜的说了,这些日子店里生意好,还多亏了大成兄弟,等得了空一定好好的与大成兄弟喝上一杯。
”
这话虽是对着他的,但目光却是瞄着一旁铺子的伙计,有几分炫耀的意味。
李大成淡淡的看着,这台子都搭上了,他不跟着做戏都不行,只得随口应付两句。
昔日还以为吕掌柜是个审时度势的人,如今却不好评判。
左右他已经尽到了告知的义务,余下的便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商户本就地位低下,平时见了官府中人,少不得遭受些刁难。
如今吕掌柜好不容易得了知县的赏识,想着好好的维护着这份关系,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有些事情光用眼睛看,是看不透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一面瞧着山体伟岸,是座坚实的靠山,殊不知另一面,也许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接连两日受邀,外面人瞧着是吕掌柜是入了知县大人的眼,将他看作知己,实则怎样,恐怕只有这位知县大人自己清楚。
诗会相邀的都是文人墨客,最差也得是个秀才,清河镇向学之风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