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章

首页
    康熙早料到会有这一天,便传密旨给曹寅,让他那边放出丰年囤积的粮食,平抑粮价。

     江南那边的高粮价还没起来,便有大宗粮食入市,有效维持住了江南的粮价。

     奈何曹寅没有把握好时机,放出粮食的时间有些早,虽说有效平抑了江南粮价,却也造成了谷贱伤农的事实。

     若再晚些,等到朝廷收完税赋,就不会给百姓造成困扰了。

     康熙也气曹寅和李煦办事不力,可密旨是自己下的,出了岔子也只能一床被子掩了。

     算是功过相抵。

     谁想太子浑浑噩噩好几个月,忽然清醒一回,就把这事给抖了出来。

     逼得康熙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贬了曹寅的官,将李煦削成白板。

     密旨的保密程度很好,没几个人知道,可曹寅是谁满朝文武心里都有数。

     查到曹寅,就该停手,奈何太子偏要顶风上,亲手打皇上的龙脸,实在不明智。

     见皇上沉着脸处罚曹寅和李煦,明珠唇角抽出一个微笑。

     索额图暗骂太子一声“愚蠢”,只觉心力憔悴。

     这时四阿哥站出来给曹寅和李煦求情,条理清楚地分析了整件事,认为此二人可功过相抵。

     又站在太子的立场,盛赞太子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一通稀泥和完,正中康熙下怀,两边都不得罪,完美解决了这次的危机。

     最后康熙采纳了四阿哥的意见,只罚了曹寅和李煦的俸禄,又违心地夸了太子两句,这才作罢。

     回到乾清宫,康熙叫暗卫过来问话:“查到四阿哥与隆科多私下密谋的证据了吗?” 暗卫摇头:“目前没有。

    ” 想起刚刚在朝堂上四阿哥出面为太子解围,康熙摆摆手:“将人撤了吧,不必再查。

    ” 退朝之后,四阿哥跟着太子回了毓庆宫,身后紧紧跟着詹事府的两位詹士孔郭岱和陈廷敬。

     “太子,曹寅是皇上的心腹,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皇上授意。

    ”这一点满朝文武皆心知肚明,孔郭岱不信太子不知。

     陈廷敬也说:“即便太子看不惯曹寅,想在朝上参他,也该事先给臣等通个气,让臣等早做准备,以为策应。

    ” 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