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9节

首页
     农耕省力,亩产提高之后,老百姓手里自然就有粮有钱了,养牛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文昭帝来了兴趣,说得好,既然养牛的困难无法克服,为何不想办法减少对耕牛的依赖呢? 见帝王目光灼灼,张公公继续往下念—— 然,此上种种,不离格物之道。

    故,朝廷当重格物之才,是为百年之计。

     听到这句话文昭帝乐了,绕一圈,合着你这是给朕画大个饼顺便再往陈宴安那数理书院上贴金呢。

     你倒给朕说点儿实在的,告诉朕如何使农耕省力,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文昭帝示意张公公继续。

     张公公:“辰之建议,需徐徐图之,静待花开,绝非一日之功,若论立杆见影之法,辰有一策……” 文昭帝精神一振,好奇小孩所说立竿见影的良策是什么。

     大殿中,张公公抑扬顿挫的声音继续着,文昭帝脸上的神情几度变化,直到张公公话音落地,文昭帝霍然起身,拍案叫绝! ——妙,妙,实在妙极,好一个分期付费! 实难想象此为一八岁幼童所写,当真是天降奇才。

     皇帝在御案后来回踱步,显得兴奋激动。

     张公公道:“陛下,这策论上署名处写了宋家兄弟三人。

    ” 文昭帝摆摆手,“即便是兄弟三人所写,能反其道而行想出减少对耕牛依赖的主意,非辰哥儿莫属,处处不忘给陈宴安那数理院贴金的除了他还能有别人吗? “陛下圣明。

    ” “不过这后面所说‘分期付费,官家出租’的谋略倒不像是他一个八岁孩子能想出来的,当是他哥哥的主意。

    ” “不过此等奇思妙想,说不得哥哥也是受了弟弟的启发。

    要知上次辰哥儿在书院那番话亦是如此,辰哥儿此子,四字可概之——” 打破常规! 皇帝龙颜大悦,张公公乐得锦上添花,跟着一块儿猛夸,心里却不由感叹:什么叫来得好,不如来的巧。

     宋景辰的策论写得好吗? 当然是好的,尤其是他这个年纪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来,尤为难得。

     但你写的好,皇帝就要赏识你吗? 不尽然。

     皇帝什么样的好策论没有见过,满朝文武有几个人没点过人之处? 为何独独宋景辰能让皇帝龙颜大悦,还不是皇帝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发愁粮食,人正饿的时候上菜自然是格外香。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小孩正合了皇帝的眼缘,皇帝重用一个人不代表会喜欢他,但皇帝喜欢谁,必会重用。

     …… 拜小孩制造那滴漏水钟所赐,秀娘对三郎和辰哥儿回家的时辰把握的极准,每次都是在滴漏上的浮标卡到申时与酉时中间位置时,爷俩前后脚进门。

     今日这水钟的浮标都卡到酉时,三郎到家好半天了,辰哥儿咋还没回呢? 宋三郎也有些纳闷,放心不下儿子,就要出门去迎迎,还未起身就听见外面廊下李把式激动的叫喊声: “恭喜主家,贺喜主家,天大的喜事呀,咱家大公子高升了!” 听到外面动静,宋大郎第一个拄着拐从屋里一瘸一拐地跑出来,伤筋动骨一百天,他这还没好利索呢,王氏怕他又摔倒,忙紧地从后面跟出来搀住他胳膊,宋大郎急声道:“什么高升了,高升什么了,茂哥儿他人呢?” 李把式忙一拱手,满脸喜色道:“大爷,皇帝陛下今日巡视翰林院,亲自提了大公子的官儿,说是升为,升为……” 李把式一着急把宋景茂同他说的官职名给忘记了。

     可给宋大郎找急的,一迭声催促道:“茂哥儿升了什么官,你倒是说明白呀。

    ” 李把式抓耳挠腮急出一头汗来,越急越想不出来,明明感觉话就在嘴边儿,这会儿一家子都出来了,宋二郎凑过来提醒道:“我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