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节

首页
    几个月前她还窝在那个小院子里和牛婶子斗智斗勇,根本没想到几个月后自己会代表太医院来到几百里远的鄠县。

     就好像做梦一样。

     临睡前,她悄悄问阿软:“你说明天会有多少人来?” 阿软想了想:“应该还是会有一些吧,不过我觉得可能第一天不会太多。

    总归有一些人会不信,或者是想要看看再说。

    ” 郭敏君点了点头:“我觉得也是。

    ” 但第二天,当她们洗漱好,搭好前面的篷子之后,待到城门开启,便看到乌泱乌泱的人往这边赶。

     阿软张开嘴:“这么多人呐!” 第152章 徐清麦也没想到一大早的就能来那么多人。

    她原本以为要等到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消息传出去了,人才会逐渐变多。

     她却是低估了鄠县这边的人口,也高估了这边的医疗水平。

     鄠县再往南就是秦岭,而挨着咸阳又不远。

    所以在前些年乱世的时候,有不少人拖家带口来到这里躲避战乱,战事一起便可以直接往秦岭一躲。

    所以它虽然看上去很穷,但人口数却比中原的一些城池还要多。

     也因为偏,一些手艺好的,有技术的在哪儿都能赚得到钱能成为权势者座上宾的人,比如好的大夫就不愿意留在这儿。

    所以昨日县令所说并非假话——鄠县苦医疗之事久矣! 所以,一大早,收到消息的将信将疑的人们都出城来了。

     “恐怕衙役是不够用的,要麻烦您一同来维护一下秩序了。

    ”徐清麦见状,立刻找到了杨中郎将。

     杨中郎将爽快应下:“没问题。

    ” 另一边,严雪文也召集了每个队的队长和副队长交代事情:“每一组出一个人主诊,两个人当副手记录病例,一个人待在那儿随机应变。

    其余人去王医工那边领任务。

    主诊人每一个时辰轮换一次……” “自己觉得搞不定的,千万不要逞强,立刻向带队的医工汇报。

     这一次义诊同时也是给学生们攒经验,她与徐清麦还有几位医师并不会第一时间接诊,而是坐镇后方,有学生们看不了的疑难杂症了才会出手。

     这些学生中有很多本来就是大夫出身,严雪文并不担心他们看不好一些常见的普通的病。

     她话音刚落,学生们便开始闹哄哄的安排人手。

     而城里的百姓们,眼看着已经来到了营帐这边。

     董兰娘和丈夫一起带着阿智,在人群中焦灼万分地挤着。

     她几乎是一夜未睡,越想越觉得忐忑不安,最后实在是睡不着了,推了推身边的丈夫:“要不,咱们现在起来吧,带着阿智去城门那边等开门。

    ” 她丈夫沉默地看了一眼外面黑黢黢的天:“……是不是过于早了点儿?” “早什么呀,起来洗漱一下就差不多两刻钟过去了。

    ”董兰娘已经掀开了被子准备穿衣了,“你想想,这么多人,谁知道太医们准备看多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因为去晚了,没让阿智看成……” 那她会后悔一辈子。

     男人想到自己可怜的儿子,叹了口气,也坐了起来:“行,那咱们提早去。

    ” 夫妻俩又喊醒阿智,给他穿戴好衣裳,带着他一起出了门。

    出门的时候天才蒙蒙亮,还不到开城门的时候,但在城门脚下已经围了一圈人。

     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景象,看来都是冲着外面义诊去的。

    有背着自己年迈父母的,有抱着自己孩子的,还有拄着拐杖不停咳嗽的…… 城墙上的火把一明一灭,在他们沉默的面容上投下阴影。

     董兰娘特别明白这种沉默,她在过去的两年里有过无数次这样的时刻。

    带着阿智去求医,一开始是情绪如常的,但随着遭受过的打击也越来越多,心里的负担越来越重,便习惯性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