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勘平逆贼赵瑞之乱,赖诸位卿家戮力同心,社稷赖以匡扶。
”建安帝语调平稳,“靖王叔辅政有功,劳苦功高,封辅政王,赐金万两,绸缎千匹……”
一系列封赏过后,终于轮到了沈昭。
“镇北将军沈昭,”建安帝看向他,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笑容,“临危受命,率部护驾,功勋卓著。
朕心甚慰。
擢升为镇北大将军,加封忠勇侯,食邑三千户,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御马两匹。
”
沈昭出列,单膝跪地:“臣,谢陛下隆恩。
”
“爱卿快快请起。
”建安帝亲自虚扶一把,显得格外亲厚,“北境安危,系于将军一身。
将军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将才,实乃我大靖之幸。
只是边关苦寒,将军常年戍守,劳苦功高,朕实不忍。
日后还需多多保重身体,莫要事必躬亲,也可让麾下将士多分担些。
”
这话听似体恤,沈昭心里却微微一沉。
让麾下将士多分担?这是嫌他兵权太重,管得太宽么?
他面上不动声色,恭敬应道:“臣遵旨。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份内之责,不敢言苦。
”
建安帝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靖王世子,也就是如今的端郡王萧景珩:“景珩此次亦是居功至伟,运筹帷幄,稳定朝局,朕亦有封赏。
”
萧景珩上前谢恩,姿态从容。
他今日穿着郡王规制的朝服,更显身姿挺拔,俊美无俦。
他微微侧头,与沈昭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递过来一个安抚的眼神。
封赏完毕,建安帝话锋一转:“北境安稳,乃国之基石。
然连年征战,耗费巨大。
朕思量,是否可适当削减边防军备,将钱粮用于京畿防务及民生……”
话音未落,御史台立马有人出列附和:“陛下圣明!边关虽紧要,然京师乃国之根本,断不可失。
如今天下初定,四海升平,正是休养生息之时。
沈将军麾下兵强马壮,威震北疆,蛮夷不敢来犯,军备或可稍作调整。
”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矛头却直指沈昭。
沈昭眉头微蹙,刚要开口辩驳,萧景珩已一步上前。
“陛下,臣有异议。
”萧景珩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北境并非高枕无忧。
北蛮虽暂时蛰伏,其狼子野心从未消减。
一旦我朝军备松懈,彼辈必将卷土重来。
届时烽烟再起,百姓遭殃,所费钱粮将百倍于今日。
强边方能固本,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沈将军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