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罗喻义的意见,叶甜第一个举手赞同,扬着下巴得意的看着带头说话的女生。
就连向来不爱出头不多事的闫春香都点头。
毕竟谁都不想被别人白白占了便宜。
之前带头不愿意刮松针的女生见一下子十二三个人都举手反对,顿时急了,咬着唇看向和她一样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几个知青。
这个年代,愿意给家里女孩子读到高中的,都是家里稍微殷实点对女儿也不那么苛待的家庭,不然她们也没机会读到高中毕业,而几个读到初中就没再继续读的女生,要么是家中困难,无法支持她们再继续读下去,要么是家里可能更看重男孩子,不论是家境困难,还是家里重男轻女,都导致她们在下乡之后无法再得到家中钱票的支持。
她们中,甚至还有家里不愿意给她们去街道办办理转调证明,她们下乡的地点还在原来的大队,只是她们不愿意再回原来的大队,一直留在临河大队不愿走,真要是闹急了,临河大队把她们送回去都可以,她们之前闹,也不过是当红小兵的那几个月,发现闹真的有用,来到这里后才发现,不论是临河大队的人,还是插队到临河大队的四个知青,都不惯着她们,她们自然也就闹不起来了。
其他原本吵的比较凶的几个人,也都低下了头,没再跟着起哄。
没钱买煤,就只能上山去刮松针了。
之前带头的女生见大势已去,低着头有些不情愿地说:“要我们刮松针也行,得有竹耙子吧?”
罗喻义说:“竹耙我们可以自己做,找几个细点的竹子烧弯了就可以,没什么难的。
”
沈志明也举手说:“我都看过了,大队里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竹耙的,我看很多人用竹叉就能刮松针,地上厚厚的一片全是松针,没有竹耙用手都行,好刮的很!”
“松针里有刺怎么办?”松林再密集,松树下面也会有一些荆棘刺藤的,秋冬季节枯死的刺藤会和松针混在一起,若没有竹耙将松针和刺藤分开,用手挡竹耙去收拢松针很容易被刺藤剌到手。
一个男知青不以为意地说:“有刺就用竹叉把刺藤挑出去呗!”
被带头的女生瞪了一眼,没好气地说:“说的好听,你用手耙松针试试!”
男生不服气地说:“那你们跟我们换,我们去刮松针,你们去捡柴!”
女生又不说话了,松针又轻又密集,刮起来轻松不费力,更重要的是,挑下来不重,木柴不光需要在上山捡,一担木柴的分量可不轻,她们哪里挑的动?
几个女生虽然不太乐意,但还是点头答应,男生那边,没有出钱买煤的,也要去山上捡柴火。
说是捡,是因为他们没有柴刀和镰刀,无法砍草、砍柴,只能捡山上掉落的枯树枝,这样的枯树枝、枯树皮多的是,尤其是几年前连着旱了三年,山上还有很多树都还枯着没有回春呢,这样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