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回府。
她已经让人回来传了话,府中也已经将去端王府的一应准备都备好。
往端王府去的路上,傅瑶光也在揣度端王在这个当口邀请晏朝的用意。
坦陈,又或者是,示威?
第58章058
今日之前,傅瑶光从未私下来过端王府。
端王和父皇兄友弟恭了这么些年,但因着当年太上皇在世时对端王的偏爱,亲旨言明允端王练府兵千余,封地每三年许铸银万两,享以官银流通。
傅瑶光曾听周太傅提过这些旧事,太上皇年迈,对亲养于膝前的端王乃是一片慈父心肠,与她父皇初初被封太子时的步履维艰几乎是天壤之别。
但太上皇对端王也从未想过要以江山托付,自然不会如对她父皇那般时时鞭策,只是百般悉心疼护到底难免让人心生期盼。
后来太上皇病重,唯恐她的父皇在自己去后把他这位疼惜了十几年的幼子也送到下面陪着他,三下圣旨,提前赐府邸,赏百人御林军精锐,允蓄千人府兵,连封地的一任官员都是亲手安排的。
只是还未等到端王就封,太上皇便去了,端王委委屈屈在宫门外跪着,言自己只想再送太上皇最后一程。
再后来又在京中守孝,四十九日过了要守百天,百天过了又要守一年,一年过了又引经据典,言孝期乃是三年。
每每父皇想让这位皇弟就封,朝中便有太上皇的近臣触柱进言,哭着喊着什么太上皇九泉之下不得安眠。
傅瑶光也曾问过周太傅,若是父皇严令遣送端王就封,这位皇叔早便走了,哪还能有后来的那许多事。
周太傅却只是笑,太傅说这么些年来,那些为端王求过情的,后面几年或贪腐或侵地,又或者是牵涉进什么旁的大案里,如今也没谁会再为端王死谏了,就不就封也就不那般重要了。
只是踏进端王府大门的时候,傅瑶光还是觉着,早让端王就封,总比如今这人还在京中逍遥自在要强得多。
至少不会有如今这许多麻烦事。
端王府内实是有些冷清的。
不仅冷清,端王似是也并没有要尽地主之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