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0章

首页
    皇帝反复读了好几遍,赞叹欣慰之余,又神色凝重。

     紧接着,他又拆开了裴少淮的密奏,自言自语笑道:“你的折子若是早些到,朕便不会下旨让你监考府试了。

    ” 看到裴少淮在奏折中描述闽地局势,皇帝只觉得御书房周遭都变得欢愉起来诸事向好,到了惩治倭寇的时机。

     派伯渊南下开海,他所交上来的答卷,远不止开海一件功绩。

     事事稳妥以后,才上了这么一道密奏,皇帝需要做的,只是略加思索,用朱颜在折上写下“准奏”二字。

     皇帝随后又召来阁老张令义、兵部尚书陈功达和太仆寺卿陆严学,商议马政之事。

     “陆爱卿,你的目光甚好,找了个极好的孙女婿呀。

    ”皇帝先是赞许道。

     大家自然知道说的是裴少津。

     张令义神色遗憾,他溜缝说笑道:“说起来,裴知州还在考府试的时候,微臣就已经见过他了,唉……” 此话指的是裴少淮。

    那个时候,张令义官居顺天府尹,是裴少淮的府试座师。

     又道:“在选孙女婿这件事上,确实该向陆大人好好学习。

    ”他明明近水楼台,却失了先机。

     这番话使得御书房里君臣皆是欢笑。

     论入正题,张令义与陈功达读过裴少津的折子以后,皆如皇帝方才那般,神色凝重。

     不是奏折写得不好、不对,而是此事不好办。

    改的虽是马政,但实则剑指藩王、燕家宗室,暗里说他们是蚕食大庆的蠹虫,要收回六监二十四苑的草场,等同于从虎口夺食。

     要和藩王们斗,必定艰难。

     这时,皇帝发话了,道:“朝中的文武百官,不能只会抢食糜肉而啃不得硬骨头,人人皆知民牧苦,却又人人避而不谈。

    朕很欣慰,朝中能有裴少津如此年轻又满腹胆气的臣子。

    ” “他说得对,不是马政有错,而是路子走偏了,既然偏了,就该正回来。

    ”皇帝继续说道,“他愈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