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0章

首页
    “哦?”皇帝一下子来了兴致,道,“呈上来给朕看看。

    ”近日究竟是什么好日子,让裴家两兄弟一齐上了折子。

     余通政使退下以后,皇帝开始批折子,先是读了裴少津的奏折,题为《请议改马政安民心彰圣德疏》,是会同太仆寺上的折子。

     裴少津妻祖父任太仆寺卿,他又身任兵科谏言之责,自然十分熟悉大庆朝的马政。

     正所谓“国事莫大于戎,军政莫急于马”,若想战胜鞑靼,非战马骑兵不可,是以大庆极为重视战马。

    此事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在何处养马,又由谁来养马。

     太仆寺之下设有苑马寺,掌管六监二十四苑,督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各地的官牧。

     专设了官职,又建了官牧马场,本是件好事。

     奈何大庆成立之初,太·祖将十九子分封于九边关城,占地为藩,镇守大庆疆土。

    朝廷设立的六监二十四苑,恰好与藩王封地相邻,草场年复一年被藩王们侵占,一步步缩减,历代皇帝为了“宗室和睦”,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肆意妄为。

     沉疴不治,拖到如今,使得官牧形同虚设,苑马寺的主责渐渐走偏,从养马变成了征马,把养马的任务分摊到了百姓头上。

     宗室生乱,乱在天子头上,百姓受苦,只苦在百姓头上。

    只要上缴的马匹足额,历代皇帝便默许了此举。

     年年收马、验马、运马,全凭官吏一张嘴,使得其间滋生贪污索克。

     更为可笑的是,北边的草场被藩王所占,便逼着南边的农户养马,黄册大笔一划,成了马户,一路南逼到了江南之地。

     江南虽草盛,然此草非牧草,又岂能养战马之壮? 裴少津所奏,正是此事,他写道:“……为减百姓之苦,壮战马之躯,臣恳请陛下依照六监二十四苑设立之初,重新丈量饲马草场,收归朝廷所用。

    ”不然,既苦了马户,又苦了军中骑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