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

首页
    先生第一次见面便劝告我们到码头、船厂、衙门实习历事?” 邹阁老颔首,应道:“太史公有言‘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春闱之前考的是书中所知,春闱之后,则重在考‘行之’。

    ” “谢南居先生解惑。

    ”少津和言成异口同声道。

     有了南居先生的点拨,他们在春闱上就多了几分把握,两人沉稳,受到了肯定亦难掩喜色。

     “你们两个快要回去了罢?”邹阁老问道。

     少津应道:“打算夏日随南风北上。

    ” “善。

    ”邹阁老乐呵呵道,脸上皱纹舒展,又言,“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同德同心者,自可一同发力,互帮互助。

    ” 此话指的是少淮、少津和言成三人。

    在邹阁老看来,他们三人可以齐驱并行,并非因为血缘亲友关系,而是因为同道同德。

     “谨听先生教诲。

    ” 少津、言成走后,邹阁老看着石桌上的酒盏,欢喜又感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虽难再与少年同游,但远远观望着,亦为之欣喜。

    ” 邹老夫人见老伴头上簪了春花,白了一眼他,嗤笑他道:“我瞧你这兴致,倒像是‘年年花有重开日,何不许我再少年’?” 第132章 无人可少年永驻,却总有少年郎正当其时,若是传承不断,则这份少年意气延绵不绝。

     古松栈道边上,下山的人叮嘱上山后来者,言语谆谆,不失为一道别样景观。

     …… 太仓码头,夜色暗沉。

    暮春里最后一场北风,与海上潮气相遇,风浪不小。

     海上潮气重,天上明月雾蒙蒙的,海岸边上只闻潮水涨退声,难以望远。

    三更天里,码头宿值的衙役、民壮打足了精神,有些许异样动静都会前去检查一番,以保无虞。

     天快亮的时候,有人说隐隐约约听闻呼救声,随着呼救声渐渐变大,大家便都警觉了起来。

     不多时,前去查探情况的快橹船归来,捞回了几个狼狈不堪的落水者,他们在海上漂了整一日,幸好遇到涨潮,被潮水推到了此处近海,得了生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