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才想起,无怪今日早朝没有见到张爱卿。
萧内官走过来接过折子,皇帝粗略阅过,喃喃自语道:“张爱卿竟要告假半月之久……”
裴少淮接过话头,说道:“张大人说,府上不和不安,出现诸多弊端,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遂告假亲自操持此事,请圣上恩准。
”
“哦?裴爱卿好似知晓张爱卿的家事。
”皇帝多了几分好奇,“你说与朕听听。
”
“事情要从张尚书的两个远房孙子说起。
”
“远房孙子?”皇帝问道。
听说过远房亲戚,还没听过远房孙子的。
裴少淮解释道:“张尚书说,都是姓张,论起来确实有些亲戚关系在,按辈分算下来,这两人管张尚书叫爷爷。
”
“你继续说。
”
“这两个孙子一个在顺天府北边,一个在东边,年年都会长途跋涉来一趟京都,到尚书府拜见爷爷,回回都不会空着手来,地里的瓜果、山上的野味、河里的鱼虾,带了不少当作礼件。
张尚书念在同属一姓,他们瞧着又朴实无害,长途跋涉跑过来一趟,实在不容易,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所以高高兴兴收下他们带来的礼物,好生招待他们。
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张尚书从京都城里买了许多东西,什么布匹腊肉酒酿,应有尽有,还给了他们不少银两。
他们说归途遥远,行路不易,张尚书又给他们备好了马车,送他们出城。
”
皇帝点点头,赞许道:“尽己之力扶持族人,张爱卿有大胸怀。
”
在大庆,出头之后善待族人,是个很好的名声。
“可张夫人不愿意了。
”裴少淮道。
“张爱卿身在兵部,竟还是个惧内之人?”
“微臣觉得师母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
“你说说看。
”
裴少淮继续道:“自打有了第一回,这两个孙子便年年都来,一开始还带些山中野味,到了后头尽挑些集市上卖不出去的瓜果,说是自家辛苦种出来的,精挑细选才敢带过来。
不仅如此,村里别的人家见到他们得了好处,也纷纷效仿,硬是改了族谱,加了几笔,和张尚书家攀上了关系。
”
听到这里,皇帝才明白了几分意思,顺着裴少淮的话往下说,道:“张尚书好面子,依旧让他们个个满载而归,于是每年都是一笔大开销,府上不堪重负,所以他的夫人不高兴,同他闹了起来?”
“皇上圣明。
”裴少淮继续卖关子,说道,“若只是如此,张尚书也用不着告假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