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飞枭已率军南下,趁势攻取濡须水西岸的襄安、临湖等城,收取诸葛恪屯田留下的人口。
王飞枭是扬州都督,扬州军是东线首当其冲的前线主力,让他们补充人口物资、用于边防,并无不妥。
秦亮遂决定,带着羡溪的大军、架浮桥渡过羡溪,换地方向东北方向继续进军,乘胜攻打大江北岸的吴国城池。
以图扫蕩劫掠历阳、乌江、阜陵、堂邑等地!
同时命令王飞枭,派人沿涂水道路、向前线大军运送补给。
不久,秦亮率大军抵达了老山。
按理军队应该走老山北麓东进,但秦亮知道,江北一时间组织不起来、能与魏军野战的军队,便大摇大摆地从老山南麓进军。
此地的位置,正对着建业城!
吴国的都城,只隔着一条大江了。
江面同样十分宽阔,烟波渺茫之间,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对岸的建业、或是石头城的城楼影子。
“攻灭东吴,一统河山……”魏军人群里,忽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呐喊声。
将士们来到这个地方,便是士气大增!
自从蜀汉关羽战死、夷陵之战精锐尽丧,之后吴国其实才是对魏国最有威胁的势力!魏吴之间近些年来交战频繁,虽然吴军多次北伐、一向没多少战果,但魏军历次进攻吴国、也是损失惨重。
只有吴国的国力人口,才是牵制魏国的主要力量。
而此刻魏军的兵峰、简直有一种兵临吴国都城城下的声势,将士们的情绪自是振奋。
但不知,吴国君臣是否来到江边观望,看到了大江西岸连绵的魏军人马阵仗、以及如云的旌旗?亦不知吴国人见到敌国人马、已在都城眼皮底下,作何感想!
------------
第五百六十五章长线钓大鱼
先前秦亮带兵刚渡过羡溪,便派出了信使、回洛阳送奏书,并带去了家书。
上书大意是,臣等于东关、羡溪大破吴军,吴将诸葛恪以下十万大军,几全军覆没。
并与扬、青、徐、豫中外军一道,尽扫江北东吴之地十余城!往昔我国一旦有事,东吴贼军便威胁殿下、陛下,如此情势,已然一去不复返。
这种捷报会大肆宣扬,内容有所夸张,但没有多大的毛病。
譬如十万大军这个人数,是吴军自己号称的,可怪不得秦亮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