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5章

首页
    这话又引起一阵共鸣,仿佛说了就没那么丢脸了,先挽挽尊。

     部分管理不好的单位,培养后辈的体系压根没有形成,都是老师傅带徒弟,有的本身技术就不怎么样,还不爱教,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当初自己都是一点点磨上来的技术,凭啥到徒弟这儿就要倾囊相授? 不像是管理比较正规,风气比较好的厂,不仅技术交流的氛围浓郁,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而且还有不少物质奖励,给那些培养出优秀后辈的带教师傅,这让大家都争抢着教导出色后辈。

     思想风气和物质奖励的双重建设,潜移默化的进行,起初可能效果不明显,但年复一年培养出优渥的技术土壤,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这才是真正的大厂底蕴。

     …… 场外的气氛还是大体趋向一致的。

     说起技术来,基本上九成人还是下意识默认,仪器仪表厂是江城第一厂。

     技术!技术! 工业就是这么现实,凭实力说话,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你行,你就能造得出来。

     你不行,甭管你再积极、再热情,口号喊得再响亮,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

     不像是有些领域,自己什么水准不重要,资历一老,范儿就起来了,看年轻人就有种俯视的心态,即使年轻人做得不错,那也是狗屎运上位,都不如自己的韬光养晦。

     这行可不讲这些。

     就算你三十年经验,要是不学,不练,也可能连三年经验的都不如。

     最起先,很多人的目光也是落在林巧枝身上的,想看看这位声名鹊起的年轻人的本事,但发现她进度也不快,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慢慢把目光移开了。

     林巧枝确实进度不快。

     她想追求更高的精度,尽量拿到更好的名次,就要在细节处多想办法。

     最好能进前三,甚至第一。

     这样分房的加分就一下宽裕起来了,不至于需要再去写书,什么柴油机维修护养,什么湖南河南江南适用版,那样虽然可以,但实在是显得有些不太好看。

     林巧枝只是那样说给晚晚她们听,但心里没有真打算这么做,免得都为这事操心。

     林巧枝也是有心气的。

     她想要的房子,一定是靠实力挣来的,让人无可指摘,无可指摘到她一个人住大房子,也没有人能说出一个不字。

    不是靠谁照顾,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