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4章

首页
    因为她,一直在往前走。

     林巧枝收回打量仪器仪表厂的目光,也颇有战意,觉得斗志昂扬:“我可听说了,你一直在埋头练习技术。

    怎么样,要不咱俩这次再较量一番?看看咱们谁能压住更多仪器仪表厂的人。

    ” 因为上次输给林巧枝,一直在埋头苦练的萧隆:“……” 被戳穿后“咳”了一声,不自在的挪开眼:“行。

    ” 因为排兵布阵,再加上萧隆超过22岁了,他们参加的个人赛是两个项目,既为自己争取奖牌,又为红旗厂争取不同项目的积分。

     林巧枝又不免好奇,问他:“他们的技术真这么厉害?” “怎么说呢……很细。

    ”萧隆回忆着,又看了看林巧枝,举例道,“比如你做模具,对自己要求很高,再小的细节都要按照能做到的最好标准来,但对他们来说,一入行面临的就是这样的要求,甚至被要求要达到的标准远超能力,想松懈都不行,一松懈就不合格,组装的仪表就是废品。

    ” 仪器仪表这玩意,可不像是拖拉机,哐哐响了,冒黑烟了,都还能将就着继续用。

     但凡出一点点偏差,测量不准了,这仪器仪表还怎么用?它生来就是标准,就是要去度量那些人把握不准的细微尺寸的。

     反馈太及时了,逼得人必须全神贯注、绷紧神经,还要一门心思的钻研怎么达到严格的高要求。

     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的环境,技术想差都不行。

     所谓环境造就人。

     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林巧枝:“还真不怪他们有自信。

    ” 她要是在仪器仪表厂,她也自信。

     就这样的技术标准、技术难度,放眼全江城,放眼全省,还有谁能打? 劲敌啊。

     难怪连一向昂扬进取的温厂长,都没说什么“要拿下第一”的个人赛目标,只偷偷在团体赛做文章。

     随着广播里传来声音,林巧枝和萧隆、方子勤他们相互道了“加油”后,就各自去找自己比赛台了。

     林巧枝参加的这个个人赛,开赛前裁判当众抽到的题目,是在一块钢板上完成异形咬合件的盲配加工。

     且咬合两侧,都是分两段加工。

     可以简单理解为,要做一个“凹”和一个“凸”,然后让它们能精准咬合到一起,然后这个“凹”要分两段来做,“凸”也要分两段完成。

     这个“凹”“凸”都还长得有点磕碜,表面奇形怪状的,很有个性。

    最后4块工件都在一块钢板上,由裁判锯割下来进行装配,叫做盲配。

     这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