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章

首页
    块。

     这就是厂里出售的配件雏形了。

     但这是比赛,肯定带有技术考验性质。

     果不其然,再看一会儿,就发现两个黄铜块中间,并没有直接切断,而是连着一根细细圆圆的杆! 乍一看,像是小杠铃。

     但还没有结束,紧接着,翁工良像是炫技一样的,隔着中间的小杆,在彼此没法参照的情况下,将两边黄铜块打磨得完全一样。

     如此规则的立方体,肉眼去看,完全分辨不出任何区别。

     再测量相应数据,精度全部都在0.01毫米不说,切割下两个成品黄铜垫块,体积的误差只有0.027立方厘米,质量误差,竟然维持在0.23g以内!! 这就非常考验技术和经验了!! 赛场选手和周围围观的群众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从球形材料上下手,精准控制深度、边长,挖出形状一致,不仅保证精度,更是能保证两个相互不参照的物体质量误差。

     要精准做到这些,难度绝对是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可以试想一下,卖了一辈子肉的肉摊摊主,每次都按照顾客要求,精准的切下肉,按照时下肉价,就是不多不少不偏差1分钱。

     要几角几分的肉,就切几角几分钱的。

     更何况,这是仅仅比钢铁硬度略低的黄铜。

     显而易见的,翁工良的操作,已经远远超出了青年工人们的能力范畴。

     林巧枝等年轻选手,也只能努力去贴近这个目标。

     等看过翁工这个件的长、宽、高,单体厚度、两体间距,林巧枝等人就回到自己的操作桌前。

     翁工良应该是临时到现场,才决定好用这个滚球黄铜材料出题的具体形状。

     因为林巧枝注意到,萧隆此刻表情有点凝重。

     红旗厂用滚球制作工件的机会确实不多,如果在工作中没有遇到过圆弧面的难题,那么这部分经验就只能从平时练习件中积攒了。

     随着细看样例结束,开始比赛。

     林巧枝也没时间再想别的。

     凭着记下来的数据,她脑子里就开始推演立体图纸,往滚球里塞了。

     拿着滚球左右端详。

     林巧枝边想,边在滚球上做划线,以定位两个麻将块在球里的深度和具体位置。

     尽管做示范的时候,翁工良没有做这一步,他的水平显然已经到处理这种难度的工件如鱼得水了。

     但林巧枝还是认认真真的做了划线,上下划了两条,曲面测量过后估算了下,确定从这个深度取料。

     又从对角划线,确定黄铜块的宽切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