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首页
     林巧枝憋着这一口气,闷头投入学习。

     这一学就到了期末。

     期末有考试,两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

     而毕业班因为涉及到分配问题,所以考试更早。

     时间是错开的。

     林巧枝申请了参加三年级和一年级的理论考试,同时还提出,想在班级操作考试中,同时进行车床拆卸组装测试的考核。

     没有退路,林巧枝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她一定要一次通过! 【作者有话说】 注: *三条宣传标语皆来自于当年妇女宣传工作实录。

     *“万国机车博物馆”描述,来源网络资料。

     *关于当年高级工人地位,并没有丝毫夸张哈,按照开文前查找的资料,当年八级工出席市里省里活动,市长都会主动握手,并且活动拍照也是是八级工站C位。

    当年技术人员少,中国第一辆拖拉机‘鸭绿江一号’是维修拖拉机的工人做出来的,第一辆国产蒸汽机车也是一线工人攻克了成千上万个零件,学习化学知识研究出特种材料做出“月牙板”,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个年代当工人是非常值得骄傲,且受人崇拜和敬重的“百废待兴的时代赋予了工人崇高的地位”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拾碳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机务段顺口溜 16·敢写,她就敢做! 林巧枝最先参加的,是三年级的期末理论考试。

     虽然可能说起来有些扎心。

     但当下中国的工业化基础确实太薄弱了,以至于他们的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并不会超过课本范畴太多。

     教材很多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

    从那些早已经走完工业化历程的国家,从那个高楼大厦林立,保时捷已经在马路上飞奔的国家。

     国家都没能把这些内容全部吃透。

     红旗农械厂的老师,就更不可能有这个实力了。

     但这也给林巧枝提供了便利。

     她找旧书的时候,专门找的之前毕业成绩好的,书上有笔记的旧书。

     老师重点讲解的、稍稍略过的部分都很清晰。

     自学起来并不会太过吃力,因为“拔高拓展”的部分是非常有限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