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4章

首页
    “你不是说‘纤葱十指细,岂可污膏油’吗???” 王扬把竹签摆在谢星涵面前:“为了押韵嘛,又当不得真......剔肉前先洗手啊!” 谢星涵:(╬▔^▔) 注:南北朝时贵族女子并非不会烹饪,相反厨艺是“妇功”的一部分,虽然日常饮食多由仆婢操持,但有的场合也需要“亲自上阵”。

    比如北朝第一等门第的清河崔氏崔浩在《食经》中说:“余自少及长,耳目闻见,诸母诸姑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

    朝夕养舅姑,四时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自亲焉。

    ” 崔浩的意思是他们家从来不缺厨工,但母亲、伯母、姑妈这些长辈们常亲自下厨,不驱使仆僮。

     第165章一半与卿同 酒滟浮盏,螺肉堆盘。

     王扬开始时还用筷子夹,后来觉得不过瘾,直接用勺舀,吃得满口香浓,好不畅快。

     谢星涵手边则螺壳成山,眼神幽怨。

     王扬看到谢星涵的小表情,笑道:“事先说好的嘛,你高兴点。

    ” “高兴不起来!你连写两首诗戏弄我,怎么高兴?!这次不许再写戏谑之辞,要写悲伤之调,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你剔个螺肉就悲伤了?” “悲伤,很悲伤!”谢星涵加重语气,眸波一动,满是委屈。

     你个小戏精! “可对着这么好吃的菜,写悲辞也不合适啊!” “怎么不合适?汉魏欢宴,酒酣之后,常续以挽歌。

    曹子建《元会》诗言:‘悲歌厉响,咀嚼清商’,古诗《今日良宴会》,魏文帝《大墙上蒿行》,皆此类。

    盖古人以悲为美,凡悲音外激,凄入肝脾,最易动人,此正繁钦所谓‘哀感顽艳’也。

    ” 谢星涵的话其实点出了汉魏时代文学风尚以及审美旨趣中的一个重要面相,算是说到王扬心坎中去了,不由赞道: “说得好!古时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听乐以能悲为知音。

    后汉梁商大宴宾客,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

    晋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