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闻见录?戊集》)此皆知文者。
现代读者喜欢能被迅速纳入到自身理解范畴中的句子。
惟其如此,才更容易引起感情共鸣。
故而陈寅恪虽极称许汪藻《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但也指出其名句(见作者说)“亦以语意较显,所以特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
(《论再生缘》)在现代的这种文学风尚下,“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因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就是比“以德行仁,本性诚之固有;修文偃武,合经纬之自然”更受欢迎,就是胜于“月齐日以得天,而能久照;坤顺干而配地,是以广生”这类现在看起来“无甚奇处”的句子。
但我辈所轻之文,还原到当时语境中,事实却是甚受推崇。
比如上一个句子,天子见后大为激赏,叹曰:“数句用经语,该括明备,非卿不能为,真大手笔也。
”(《词学指南》)这不是虚誉,而是那句用的文章技巧,极好地契合了宋代对诏体文写作的文学要求,所谓真正的“王言之体”。
故而谢星涵见到《明日歌》,只是觉得有点意思,但却并没有很推许,也就容易理解了。
好奇南北时代文学好尚的小伙伴可以去读《文选》《诗品》《文心雕龙》,三书毕,便能对南北朝时代的文学趣味有一个浅略印象。
第104章空得前尘梦依稀
当王扬被引到谢星涵面前时,谢星涵正若无其事地坐在树下看书,一头秀发垂在身后,用一根丁香色的丝带轻轻挽住,藕荷窄衫,雪白小袜,柳眉方才用产自南都的昂贵石黛以难以察觉的方式轻轻描过,给人一种娇慵柔美的感觉。
王扬从没见过如此“居家”的谢星涵,不由得一怔。
“王公子来了,请坐。
”谢星涵像是刚刚发现了王扬,纤手一伸,得体让座。
“哦,好,好。
”王扬反应过来,点头感谢,显出几分呆气。
谢星涵见了王扬的反应,星眸微亮。
“公子请脱履。
”小凝俯身要帮王扬脱鞋。
“不用,我自已来。
”
王扬有些不自在,或许是第一次见谢星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