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3章

首页
    试都还早,学习习惯可以摸索调整。

     谢岩读书确实厉害,给人做个参考。

     “一般人家不会随便拆书,这太费银子了。

    老哥哥可以帮他裁些纸条、单独做个本子,他平常看书,就自己夹书签,在纸条上做内容标记。

    孩子还小,你跟哥夫就帮他理理目录,这样以后书签掉了,翻翻本子,还是能找到当时标记的页码。

     “再是一点,要舍得用纸,我家阿岩说,不动笔,不读书。

    书不是看的,是要思考的。

    思考的东西不能只在脑子里琢磨,要写下来。

    写下来要看,不能放着。

    刚开始,看着记录的内容,能想起原文最好。

    尤其是要背诵的书籍,最好能背出原句。

    小侄儿这个年纪,不指望他背下来,写完以后,就多辛苦点,自己把原句抄录在纸上。

    以后多读几年书,看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想法,两相比较,可以自行订正。

    学问一事,要多看多思多写。

    ” 丁老板起身,朝他抱拳拱手,“下回我带这孩子给谢秀才敬茶!” 陆杨笑笑,再与他客气几句,就回铺子里吃饭。

     下午他再去一趟俗话书斋。

     府城一行后,他已经决定让利,跟俗话书斋合作。

     当时金老板跟金师爷过来,开的条件有两样,一个是先付定金再分红。

    一个是一千两银子买断全套《科举答题手册》。

     合作的方式,陆杨选了分红。

    这样书斋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会小一些,双方相处愉快。

    但他提了额外要求,印书要交给鲁老爷子办。

     谢岩写字快,这些内容都是他很熟悉的东西,因字多,加上平常还有课业,约莫一个月出一本。

    校订的事是财神爷办,财神爷正好温习功课。

     谢岩打算一次写完,第二册之后,第三册也会继续写。

    有些不常出现的题型,他会三题、四题这样合订来讲。

    预计五册结束。

     出书快,小作坊就忙不过来。

     金老板还想多出一些书,雕版都做两套,他的作坊也在印书,两头一起忙活。

     今天过来,是双方再确认一下契据,开售之后,不可更改。

     陆杨早看过,没有意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