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4章

首页
    金老板请他上坐,跟他提前说好卖书的种种风险。

     “天灾人祸那些就不提了,就讲生意上的事。

    这书卖得好,别的书斋就会模仿。

    就说府城吧,府城那头,肯定有人在往后印书了,院试期间那么多书生抢着问,有脑子的人不会放过这个商机。

    所以我们卖到府城,可能不如预期生意好。

     “还是模仿,因为有模仿,所以会出现一些同类型的书。

    如果出书人是个举人,就更加麻烦了。

    科举一途,功名高一级,书生们会盲目相信。

    ” 除却这两样,还有另一种模仿。

     比如说,他们没有得到谢岩的首肯,也没拿到谢岩的手稿,不知道他们从哪里请人写的书,也冠以谢岩的名字,以他的名号去卖。

     如果被找到,他们会说是同名同姓的人,他们根本没说是哪个府县、考第几名的谢岩。

     到冒名顶替这里,都是后期的事。

     书斋跟风无效,又十分想要挣钱,所以会有这种无赖之举。

     一般而言,都是盗印、仿写。

     仿写的事,金老板不担心。

     他听金师爷讲过,张大人都赞誉很高,一般秀才抢不了风头。

    就怕来举人。

     “举人老爷清高,轻易不会下场挣这种银子。

    ”金老板说。

     轻易不会下场,就是有可能下场。

     再就是市场饱和,卖远了运费关税人力都会增加,不值当。

    金老板会跟几个朋友合作,把雕版卖出去。

    这样挣钱会二次分红,利润薄了些,好过没有。

     种种风险提过,是为了让陆杨降低期待,以免销售册数不如预期,当他昧了银子。

     都合作了,陆杨要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拿到的银子数目过得去,他不会计较。

     他也提醒金老板:“要帮我多多留意好文章,尤其是举人进士的文章,越多越好。

    ” 金老板知道的。

     他们刚定下的合作,立即联络人,都要等等回信,有了回信,他会给陆杨送去。

     金老板还说:“我这儿跟以前一样,谢秀才想来看书,随时都能来。

    ” 陆杨听在耳朵里,想起一件事。

     既然都这样合作了,不如让金老板便宜卖他一批煲汤书,最好能底价给他,金老板就不要挣钱了。

     他们这回去府城,会在码头停留几天。

    码头那里汉子多,让黎峰摆摊卖书去。

     这样子比攒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