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0章

首页
    过来的。

     陆杨说:“占了养恩,往来少不了。

    不过他们做着榜样,我这头差不多就行了。

    ” 问就是跟陆三凤学的,都是陈老爹教得好。

     王丰年听他这个语气,猜着他在陈家过得不好,试探着问一句,陆杨都是否认。

     “我好得很,人要长本事,就要辛苦一点。

    你们可能不知道,县里很多铺面,都是家庭作坊。

    一家人围着作坊打转,挣的银钱,都是一家攒下的。

    花销都是一起出。

    这样省工钱,也没人分账。

    挣多少是多少。

     “像我跟谢岩的铺面,就不算家庭作坊,因为我们要往外开工钱,一家人忙不过来。

    挣的钱都要分出去,各处花销大。

    一家人在一起开作坊,每天开门做生意,忙是正常的。

    ” 他只说辛苦、忙,不说其他。

     王丰年不懂做生意,他就想陆杨省点力。

     请人就请人了,他看铺子里请人才好。

     请了帮工,都忙得脱不开身,要是没请人,比地里的老黄牛都不如! 只是他们是陆杨的娘家人,还是两个爹。

    请过去就是两个长辈压头上,不然他们过去帮忙,给口吃的就行。

    也不用开工钱了。

     谢岩也觉着请帮工好,忙应话说:“等二月里,看看书籍销量,卖得好的话,我们趁早再出第二本。

    争取今年能在县里租个小房子住。

    铺子后面就能空出来住伙计,到时看林哥哥他们还来不来帮工。

    他们搭把手,杨哥儿就轻松了。

    ” 陆杨听他画饼,两个爹不知他是画饼,对谢岩充满了期待。

     谢家以前是有家底的,是谢岩的秀才爹攒下来的。

     如此说来,谢岩这个秀才也该能攒下家底才对。

     陆杨收回来的田产,还没处理出去。

     谢家在村里的寨子还空置着。

     这两头都能换银钱。

     他是县里长大的,对田地没有执念。

     对他来说,长远的生计不能丢,所以铺面比田地重要。

     日子过顺了,再攒些良田做退路,他也愿意。

     陆二保跟王丰年都拦着他,让他别卖田。

     陆杨老想卖田,这样不好。

     “旱涝保收的,是个收入。

    每年也有粮米吃。

    留着吧。

    ” 陆杨点头。

     要是想卖出去,他早卖了。

     这个田产,对谢岩和赵佩兰来说,是个念想。

     是他们被抢走的东西,重新归来。

    撑着一家的脊梁。

     非到必要时刻,他不会选择卖田的。

     他说:“那都是良田,跟我们家的劣田不一样。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