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3章

首页
    易琅松开杨婉的手,“姨母以前怕我,是因为我罚你跪,杖责厂臣吗?” “不是。

    ” 杨婉伸手理好他被风吹乱的衣领,“是因为姨母那时候不太懂你。

    ” 她说完,将手叠放在膝上,抬头望向易琅,“我们都需要相处,才能理解周围人的内心。

    ” “我懂。

    ” 易琅低头看着杨婉,忽然正声道:“我帮厂臣。

    ” 杨婉道:“他犯的是死罪。

    ” 易琅摇了摇头,“司法道上除了《大明律》,还有君王的良心。

    ” 杨婉一怔,“这句话是谁教给你的。

    ” “厂臣。

    ” 说完转身道:“我去听阁臣奏事了,你就在次间坐着,御医来看过之后,你让他暂候,我过来亲自问。

    ” 他一面说一面朝前面的明间走,走了几步又回头道:“姨母你不得再难过,听到没有。

    ” “听到了。

    ” 她不光听到了易琅的话,她还听到了与历史相反的声音。

     但她并不确定,这是因她而逆转的声音,还是原音即如此。

     易琅写给邓瑛的《百罪录》当中并没有伪造遗诏这一条罪名,事实上,连伪司礼监伪造遗诏的这一段史实都没有。

    何怡贤被处置的罪名是贪墨国财,真正让邓瑛遭受凌迟酷刑的罪名是‘谋害宗亲’。

    这条罪名极其刻意,刻意到后世甚至找不到史实与它印证,只能从皇次子之死,去侧面 猜测。

     《明史》上记载,皇次子死于遗诏颁行之前,然而此时至遗诏颁行,皇次子并未病故。

     《明史》上这一段错漏记载所对应的正是三司会审的时段,这并是历史上邓瑛的死劫。

     但是,如果这不是邓瑛的死劫,那么最后的死劫在什么地方? 杨婉想到此处,背后不禁生起一阵恶寒。

     白焕赠棺,杨伦留书。

     这两个史实皆不见于《明史》。

     但他们确实认可了邓瑛。

     或许当时根本就不止他们认可邓瑛,易琅,齐淮阳,白玉阳,还有众阁臣,以及所有参与过金台大议的官员,甚至内廷中的陈桦和宋云轻,滁山和湖澹两个书院的学生……所有人都不傻,所有人最后都逐渐明白了过来,那个站在文臣和宦官之间的人,究竟在做什么。

     可为何他最后还是被凌迟了整整三日? 刑场之下站立的众人,没有一个人替他喊冤吗? 为什么当年留不下一点为他申述文字,为什么最后要把他的人生篡改得如此面目全非。

     杨婉闭上眼睛,想起了她在师姐的手记里看到的那一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