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章

首页
    此策推行,朝廷……会遣谁去南方?” 邓瑛道:“国子监应该会抽调监生去核算田亩,你……是不是担心杨伦。

    ” 杨婉原本是担心邓瑛,但他这么一提,杨婉到把相关的史料记载也想了起来。

     贞宁十三年的春夏之交,是内阁和司礼监对抗地最厉害的时候,这一场政治斗争,因为清田而起,牵扯江南的皇族宗亲,以及何怡贤,胡襄等人在南方的大部分隐田。

     杨伦的《清田策》被大规模地抵制,他本人在南方也是举步维艰,甚至差点被害死在江船上。

     与此同时,宫中也发生了一件史称“鹤居案”的大事。

    刚刚封王的皇次子易珏险些被一个宫女勒死在鹤居中。

    这个案子牵连甚广,虽然只有一个宫女行刺,但是因为她的脱逃,北镇抚司和东厂却审出了三百对名罪人,这些宫人杖毙的杖毙,绞杀的绞杀。

    但是,虽然《明史》着重叙述了这一段历史,却连一个宫女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杨婉的导师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幌子,他猜想当年谋杀易珏的主使者应该就是宁妃,但是后来的靖和帝朱易琅,为了替母亲遮掩这件丑事,才刻意在史书上留下了“杀三百人”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这只是他个人的一个推论,没有找到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所以,最后也没有写进论文公开发表,但这一直是他的一个研究方向,并且特别希望当时的杨婉能帮他做下去。

    可惜杨婉一门心思地扑在邓瑛身上,拒绝了参与那个课题。

    现在想起来颇有些后悔。

     “邓瑛,你觉得……现在清田是一个好时候吗?” 邓瑛看出了杨婉脸上的忧色,含笑道:“不管它是不是好时候,内阁只会问它该不该。

    而我能做的,是不让为民者死,为国者亡。

    ” 不让为民者死,为国者亡。

     杨婉在心里默诵了一遍这句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