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5章

首页
    蒙说得没错,若这信是从凉州寄来的,未尝没可能是桓诏故意找人模仿栀栀的行文,乱他心智。

     若是贺兰部……贺兰部,为什么要作书告诉他?而这封信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从行文的流畅度以及用词来看,作书之人显然精通汉家文化,不至于将字写成这样,当是有意为之。

     综合考量,该信件出自贺兰部的概率较大,可这写信之人,究竟会是谁呢? 王军的到来使得叛军节节败退,逼退了围攻秦州的叛军,将其赶回金城。

     金城是连接关中与凉州的重要城镇,两军遂于此地开展会战,正当此时,被雍王吸收为盟友的吐谷浑却参与了进来,令原本好转的局势陷入胶着状态。

     雍王虽为叛贼,师出无名,但有了吐谷浑的铁骑便如虎添翼,到了后期,双方基本是围绕一座郡城一座县城地开展巷战,战况十分激烈,百姓死伤无数。

     每当站在高高的山梁上眺望远处的烽火,薛稚都无比庆幸自己拒绝结盟的决定。

     表兄的回信已经送还了来,肯定了她拒绝与凉州结盟的做法,为避免战火烧至贺兰部,更欲率兵前来救援,眼下,正在察布尔罕整合军队。

     与此同时,战火已然烧至了边境上,不断有在战争中沦为流民的百姓越过边塞长城和边境线,进入贺兰部的领地避难。

     自家人在自家的土地上厮杀,无辜受难的百姓却还得去往异族人的领地过活,这不得不说有些讽刺。

     事情报至薛稚处,她同意了放百姓入境,在边境草原上避难。

    毕竟贺兰部的背后是柔然,就算先前拒绝了与凉州结盟,桓诏也不会贸然进攻。

    而既是保护楚国的百姓,也不会得罪楚国。

     不久,贺兰部收留流民的事情即传到了驻扎在秦州的桓羡耳中。

    他未能想到,对方游牧民族之身,竟如此深明大义,虽然只是允许百姓在边境上生活,却也能使他们免于战乱之苦。

     但贺兰部是贺兰霆的部落,他怎会如此好心? 他拟好道谢的书信,欲备派遣跟随出征的江泊舟为使者前往贺兰部的领地致谢。

    临行之前,却多问了一句: “贺兰部如今主事的人是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