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能不老不死的巫师,但她没想过,他自称自己诞生的时间,或许比人类出现信仰,群神闪耀天空还早。
“这话,实在是让人很难相信。
你是说,你见证了漫长的人类进化,见证了早期文明的建立?”俞星城觉得离谱:“你是想说,这大书库中,有一半是圣父窥见的未来,而另一半是你亲历的人类进化史。
”
斐理伯不相信俞星城听懂了他的话:“你现在可以不信。
但在你放那场大火之前,或许你该下去,看看我用希伯来语,记载着青铜与羊传入了遥远的黄河附近,看我记录那些怪物最早如何利用火和工具”
俞星城只是蹙着眉头:“所以你觉得你的记忆,与那些记录,是有意义的。
如果有意义,为何你只把他记录下来封存在大书库里?”
斐理伯:“因为笃信着神的人们不配去得到那些知识,无法去接受那些历史。
因为他们必然会惊恐,会陷入混乱与疯狂。
因为了解那些历史,便是给一切宗教神话祛魅,给神灵拨开面纱,还一切神迹一个血淋淋的真相。
”
他是个见证者。
见证了什么呢?
是人类在信仰神明之前就能使用魔法?
是群神如何从英雄与王登上神位?
是那么多神话中的战争,其实不过是现实中远古的种族屠杀?
这对于刚刚开始破除神的魅惑,渐渐走上追求真理道路上的人类来说,还像是某些黑暗的禁书,哪怕是当今社会激进的学者或无神论者,怕也未必能真的接受斐理伯所记录的真相。
但俞星城却又并不觉得此刻这一切会有意义。
斐理伯,圣父,一个朝前看,一个朝后看,都拿出了一时骇人听闻的知识,像是要给懵懂学习的人类文明揠苗助长。
他们自己或许并不知道,但俞星城了解,很快,百年之后,这一切都会逐渐祛魅。
人类会脱离上一轮对神明的崇拜,投入下一轮对自然法则的追求。
如若没到时候,斐理伯写下的这些东西公之于众,迟早会被当成禁书,被别人一把焚烧殆尽。
如若到了时候,大概会蹦出更多的学者驳斥他个人视角的不足和纰漏,将其驳斥为“可用性不高的自传性史料”吧。
俞星城想想后者,忍不住莞尔。
斐理伯:“你在嘲笑知识吗?”
俞星城笑:“你是说你写下的人类简史就直接是知识了吗?知识是共用的。
是谁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形成议论氛围,允许接纳尖锐想法的。
你的那大书库里庞大的记录,其实更像是一本你写的有时代意义和观察力的小说。
由于你绝不想让它被观看被讨论被使用,所以目前还算不上知识。
”
俞星城并不是在奚落,只是从宏观的角度,理性的在讲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