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8章

首页
    今年春耕,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人更少了,这才想着要挖水渠去水灌溉。

     徐京墨想了想又问,“东北边的地势可是高于小苗河沿岸?” “是的,东北边是坡地,村民们把水送上去很是费力。

    ” 徐京墨跟着王村长一路前行,他看着地里的庄稼嘴角不经意挑起,“收成不错!” 王村长是村长,但是也要下地干活儿,读书人又怎么样,没什么比吃饱肚子更重要的。

    他指着徐京墨左侧的田地说,“这儿的地本来就肥,还靠近水源,是上等的良田,比起下等田亩产能高出三倍。

    ” “一亩良田能产多少粮食?” “约莫两石多,不到三石的样子。

    ” 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也就是平均一亩地能产出三百左右,上等良田可能三石多不到四石,下等田也就不到两石。

    一亩下等田都不够养活一个成年人的,算上老小,一家五六口,起码也要十亩下等田才够。

     区区几十两却是许多人家终其一生也凑不够的数额。

     一行人走了许久才到东北边,看那地里庄稼的收成明显不如河边。

    不过徐京墨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东北的边地势更高,但这个高是说是要上个坡,上了坡以后,一样是大片的平地。

     “你们是想怎么做?” “小苗河不能逆流,所以我们想从高地分渠。

    ” 高地?从哪分渠都不可能直接让河水爬坡而上的,徐京墨看着远处似乎是他们挖渠的地方,灵光一现,“你们可是想从更上游直接改道?” 王村长支支吾吾道,“不是改道,只是分渠。

    ” 徐京墨看他一眼,朝着前面走去,洞溪村是想让小苗河从上面转道到这片高地,再从高地流去下面。

    怪不得二兴村要闹,昨儿倒是他错怪牛村长了。

     按这法子改道,洞溪村是肯定不会缺水的,只是二兴村还能有多少水就不好说了。

    日后若是两个村子闹矛盾,洞溪村稍一拦截,二兴村可能就一点水都没有了。

     “王村长,如此改法你可知道后果。

    ” 被问到的王村长,显出一丝窘迫,他当然知道,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洞溪村的利益。

    他有个兄弟在渔阳府衙当差,他听他说过徐大人可能根据他们种粮的情况给他们分地,种的好不就是收成高,以后真的分地,那可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