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再大梁了。
该吩咐的都吩咐完了,那方士便依着梁帝眼色躬身退下,旁的人也都先行出殿,只留李弃与梁帝二人。
李弃接过剑,又从身旁阉人托举的盘中接起剑鞘。
剑光闪过梁帝已有些许苍老的面颊。
在他归剑入鞘、转身告退前,梁帝忽然开口:“你母族几尽死于朕手,倘若盛家尚存,你定不会受此冷落。
这些年,可恨过朕不曾?”
“儿臣本不该活。
”李弃回头道:“是父皇开恩,才叫儿臣得以有今日,又怎会恨父皇?”
“'开恩'……”梁帝冷冷道:“错了。
你该谢的,是皇后与太后。
当年你母妃在冷宫生产,产婆在你出生后便将你抱在院外,随后纵火焚了那间茅屋。
待到火势扑灭后,皇后宫中嬷嬷只找到你母妃与她的两具焦尸,便将你偷偷带回后宫,禀报太后。
太后怜你,便出手瞒下你未死之事,吩咐冷宫中人将你勉强养到三岁。
实在瞒不住了,朕才知晓。
”
李弃愣了愣。
梁帝说完,又咳数声。
待平复气息后,他的情绪明显低沉下来,看着李弃时,甚至带了几丝痛恨。
因长期服丹而日渐枯槁的躯体此时更显得萎靡,梁帝阴毒的两眼仿佛钻过李弃那身外袍,无不妒忌地窥视其下肌肉铺盖的健康身躯,又道:“'弃'这个字,是朕起的。
你的外祖在你母妃嫁与朕前便为你起了名,比这上心得多,乃'乾昭'。
”
乾,元亨利贞。
昭昭前古,厥美靡足称焉。
外祖父不愧为昔日帝师,此名果真考究。
可惜太过张扬,听着便有喧宾夺主、遮掩太子之嫌。
正如盛家之兴亡,亦是风头过剩,盖过天威。
“你平叛归来那日,朕便有了打算,想在封王礼成时,将这名还你。
”梁帝道:“但那时你说得有理,外患未除。
而今朝廷内乱又要耽搁两年,你等不到封王便得动身。
那便带着这个名字滚罢,朕活着一日,你便在燕地守上一日,莫回来了。
”
李弃道:“儿臣遵旨。
”
他默默出了殿门,在宫中小道上,已整齐列了数十禁军,其中不乏熟悉面孔。
他遥遥同他们以眼神示意,旋即将天子剑配在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