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2章

首页
    房跑出来,劈头就训人,“人家盛检是我请来的客人,你怎么对客人这么没礼貌!” “盛检,又见面了。

    ”蒋贺之到得更早,闲来便在后厨帮忙,此刻也随着燕子一起来到了农庄迎宾的大堂。

     “嗯,又见面了。

    ”两个人一周之内两次谋面,互相点一点头、对视一眼,便算打了招呼。

     听燕子讲,盛星来已经辍学,如今吃住都在农庄里,工钱收得比谁都少,活儿却干得十分认真。

    盛宁倒也认同人生并非只有高考一条出路,盛星来本就不爱学习,兴许出来闯一闯,能另见一番天地。

    他鼓励地朝盛星来投去一眼,却见对方又冷淡地把头扭开了。

    他意识到,那个从小黏前贴后、一口一个“宁哥哥”的小男孩是真的长大了、变化了。

     “都吃过早餐了吗?”已经十点多钟,见蒋盛二人都点头,燕子便又闯进两个男人中间,一左一右地招呼道,“那我先带你们在农庄里转转吧。

    ” 燕子农庄是金乌山地区唯一的农家乐,依山傍水而建,农庄小院儿打造得整洁漂亮,院子里有竹林、有假山、有观景亭榭、有草坪木屋,虽朴素却清幽。

     “在燕子农庄,除了能品尝咱们自家种养的有机蔬菜与禽肉,游客们还能体验种植、养殖这类农耕活动,能亲手去鱼塘垂钓、去果园采摘,全方位感受新时代的农村生活。

    ”这个农家乐是燕子自己一手操持起来的,所以给它取名为“燕子农庄”,燕子对此颇得意,说,“我爸妈都是半辈子只知道种地养家的老实人,一开始死活不同意我搞什么‘农家乐’,我说‘农家乐’这种旅游模式已经风靡全国啦,我们要做金乌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搞起来以后就再也不用下地干活,躺在家里数钱就行了。

    ” 随燕子参观完了燕子农庄,接着又被她带去了附近的农田。

    好雨润丰年,洸州农村早稻插秧的序幕已经拉开,田间插秧机隆隆作响,一眼望去,插秧机所过之处,那嫩绿的秧苗便一线一线地从水稻田里冒出来,像极了婴孩颅顶那稀疏可爱的毛发。

     “金乌山多种水稻,你们这些城里出生长大的人,没见过农忙时的热火朝天,”燕子一向为自己是农村人而自豪,看了身边两个大男人一眼,笑盈盈地说下去,“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会背吧。

    ” 盛宁跑这一趟,便想尽可能地多了解金乌山当地人民的生活。

    他问燕子:“这里的村民日常生活来源只依靠水稻吗?” “水稻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除了水稻,还有玉米、蔬菜,有的还在山上种荔枝、 龙眼和乌榄。

    ”燕子继续介绍,忽地抬手指向不远处的水稻田,“你们看,现在农村都是机械人工齐上阵,有些人家会先用插秧机劳作,再进行人工补苗,不过有些人家还是习惯全手工劳作,因为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高,比较费苗。

    你们若想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可以自己下水田插秧试试。

    ” 盛宁以身体原因推搪了过去,蒋贺之却在燕子不依不饶的拉拽下,被迫卷起裤腿,下了水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