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3章

首页
    “你跟着我学啊,每株秧苗取3到4根,插苗深度2到3毫米,用两根手指,不是向下插而是横着贴,这样既能浅插又不会飘苗……” 这下燕子成了老师,两人在田里劳作的模样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盛宁静静看了他们一晌,看见蒋贺之在燕子的胡搅蛮缠下,终于又朗声而笑,一双深深的眼也现出了往日的鲜妍与自信,自己都不觉轻轻勾起了嘴角。

     只一笑间,蒋贺之也抬脸朝他投来一眼,四目交接,痛楚又至,盛宁赶紧掉过头去,佯装环顾四野。

    农人们三俩结伴,戴竹编草帽,持四齿钢耙,手把青秧插满田,不远处的金乌山就隐在一片青烟翠雾中。

     好一幅春耕妙景。

    盛宁注意到一位老农正坐在田边休息,便主动走上前,客气地向对方询问道:“叔叔,你们村总共有多少耕地?” “我们全村总面积近7000亩地,其中耕地面积就有5000多亩。

    ” “这么大?”盛宁想了想,问,“那这5000亩地里有多少撂荒耕地呢?” “我们村没有撂荒地。

    我们新密村属于莲华区新田镇,土地平旷,都是多年形成的实打实的高产田。

    我们村共有85个村民小组,现有居住人口1500多人。

    ”老农跟燕子一样,提及种地养家就眉舒目展、倍感骄傲,他前前后后这么拿手一指,“前面的泰平村,后面的柏阳村,征的征、租的租,听说都要拿来盖高楼、建厂房了。

    ” 因为沈司鸿留下的线索,盛宁对金乌山一带的信息总是格外关注。

    他多方调查发现,这5000亩高产良田已逐渐被一片钢筋水泥包围了。

    围棋里管这种危急态势叫“抱吃”,围而食之,无可遁逃。

    想了想,他又问:“你说你们前后两个村庄都被租用了土地,难道就没有公司或个人找过你们,也想租用你们村的土地吗?” “当然有了,还不少呢,我们村为此还投了票。

    我们有85个村小组集体,得至少拿到13票才能通过,不过每回投票都差这么一两票,反正就是过不了。

    ”对于村民们不愿意租出土地,老农这么解释,“我们村的大部分人胆子都小,没怎么读过书,也学不会什么新技术,只能土里刨金、靠田吃田。

    再说,听说别的村,有些村民拿到了土地租赁的一次性补偿款,市中心的房子买不起,就去周边的城乡交界处买房子,结果房子成了烂尾楼,地也没了,钱也没了,还不如守着一块田,本本分分地过日子呢。

    ” 法律规定,得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农用土地才可以进行流转。

    流程没有问题,盛宁稍稍宽心,想到了泥石流埋人的“旧闻”,又问:“前阵子政府炸山作业,对你们村子有影响吗?”见老农面色忽变,似不敢吐露实情,他便自报了检察官的身份,鼓励地说,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告诉我。

     “有啊,影响大着呢!”一听盛宁是检察官,周遭一些农民瞬间都弃了手里的农活,乌泱泱地全围了上来。

     他们都听过燕子“车大炮①”,晓得她认识牛气哄哄的官儿,没想到竟真见到活的了。

    一位四五十岁、衣着简朴的农妇对他讲,“那天炸山,我还以为地震了,突然好大一块石头,嗖一下穿透玻璃飞了进来,擦着我耳朵就过去了,差点把我耳朵削掉,你看”说着,她朝他一歪头,撩开被汗水黏腻在一起的一缕头发,耳朵后头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