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3章

首页
    ,如果大家差距就一两分,那么能不能找到欣赏自己的导师就很重要了。

     唐朝科举也是如此。

     【不不不,唐朝科举可没有你们考研那么公平】 当弹幕讨论起科举公平的时候,有唐朝人当场反驳。

     【杜甫那不是落榜,那是纯属倒霉全部榜单的人都被一个奸相小人和昏庸的君主弃置了,黄巢才是真的没背景所以不能上榜】 【杜甫他爷爷好歹也是个宰相,科举的不公平没轮到他,轮到他的是朝堂的不公平】 【唐朝科举之前,先问问自己,祖父是干什么的?外祖父是干什么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叔伯是干什么的?兄长是干什么的?曾祖父是干什么的?什么?!你全家三代五代都没有当官的还敢来考科举?】 宋朝人也很赞同唐朝人的说法:【在宋朝科举糊名之前,科举根本没有什么公平性,忘了杜甫和黄巢是怎么落榜的吗?】 对于宋人的回答,明朝人也有话说。

     【宋朝糊名,但是作弊的手段也很多啊,比如说看字迹辨识人,哪像明朝不仅糊名,还会专门将所有人的卷子誊抄一遍】 【说起宋朝科举,就想到欧阳修因为欣赏一份考卷,但是害怕是自己徒弟曾巩写的,觉得评选他第一会被人说太不公平,把苏轼评为了第二名的那个小故事,所以当时学生考试老师也不用回避】 欧阳修:???不是,怎么这么个小故事还流传到了后世? 【这是野史吧?】有人发送了消息,不太相信。

     【这是苏辙在苏轼的墓志铭上写的!】 【哈哈哈苏辙真的是兄控,在墓志铭里给苏轼大吹特吹了一番,反正当时其他人都死无对证,还不是他怎么吹怎么是?】 【事实证明,只要活得足够久,熬死其他同辈人,然后就可以在回忆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