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6章

首页
    过来的,运盐先走陆路,后又走水路,翻山越岭,沉重不好押运,一趟要个把月,到了这里,损失两到三成。

    在自贡,食盐十文一斗,官府运到黔地,至少要卖高于此价十倍的数,百文一斗才不至于亏钱,说黔地的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家中多用木姜子等有辣味的来调味。

     盐,这个后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调味品,在古代的身价是有些波折的,就拿唐代来说,在贞观年间,一斗米五文钱,一斗盐二十文,但到了武则天时期,米价波动不大,但是盐价涨到了五百文一斗,不得了吧。

     宋代稍微便宜些,两斗米便可换一斗盐。

     元代波动不大,四十文一斗,明代和唐代差不多,有极贵的时候,也有寻常价格的时候。

     当朝眼下的食盐价格在大多数省份是二三十文一斗,米价是十文,也就是差不多三斗米换一斗盐。

     而黔地的盐价要百文一斗,十斗米才换一斗盐,太贵了。

     沈持:“黔地无盐井,只好从外头运进来,”他看着唐注说道:“唐大人当上盐务官有小两年了,可想过别的法子?” 唐注摇头:“下官脑子欠活络,对盐价束手无策,还请沈大人指点。

    ” 沈持忽然好奇地问:“却不知大理国中的盐价多少?有无盐井?”他记得去年出使大理国时住在番馆,供应的饭菜咸津津的,不像缺盐的样子。

     经他这么一问,唐注眼睛发亮:“沈大人说起这件事来,下官可就有话说了,要是大理国愿意跟咱们通商,做食盐的生意,咱们就不用舍近求远从自贡向黔地运盐了。

    ”那个太费劲了,哪有近在咫尺的大理国方便。

     “上次下官与昭通郡守白青庐交谈,问过大理国的盐价,一斗米能换一斗盐。

    ”这个价格太有吸引力了。

     大理国有盐井,且产盐量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