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跟大理王段思仓说明大万山是铜矿不是金矿,订正头一回的契约时,是唐注奉命出使的,此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事儿办得很好。
不光给朝廷办了事儿,他还留意了大理国的盐务。
沈持:“唐大人的意思是咱们从大理国买盐?”
“不错,要是能从大理国购买食盐,对黔地最便捷经济了。
”唐注消瘦的脸庞上一双眸子越发锐气圆滑:“大理国内盐井很多。
”
“一斗盐只要五文钱,倘若运到黔州府,又比自贡快,一路陆地几乎不损失什么,刨去人力,”唐注说道:“售卖二十文一斗,咱们能裹住成本不说,还有一些赚头。
”
沈持心中暗道此人经济头脑不错,与他说道:“只是不知,大理王段思仓肯不肯售卖食盐给咱们?”
唐注沉思道:“下官上次出使时见过段思仓一面,此人看上去不太好融通。
不过,与他比起来,世子段清川看上去更好说话,也更愿意与我朝交好来往。
”
“上次匆匆一见,”沈持说道:“本官也觉得段世子更好打交道一些。
”
唐注:“大理国的盐务正好在他手里。
”
沈持:……
这都打听得一清二楚,看来唐大人不是馋人家盐一天了。
“只不过下官曾派人多次送信给他说过此事,但他都置之不理,”唐注说道:“下官多方打探得知,段世子眼界甚高,大约要沈大人这样的人物去了他才会松口。
”
沈持:“……”
他觉得他要是再踏入大理国一步,没准儿段思仓记恨上回的事,会撕了他,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