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1章

首页
    提及:文无定法,但要想胜出,不光平时要学扎实,还靠考场上随机应变。

     揣摩考官喜好很重要。

     …… 结合题目和考官,沈持给今日要作的八股文定调了。

     他打算用大量的经书原句和《四书集注》中的注疏语,排列铺陈,略加点缀勾连,写出一篇意义完整,却又不能留拼凑、支离之迹的文章。

     思索周全,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破题: “即后世思慕之心,知前王新民之德。

    此子曾子言文武新民之止于至善也。

    ③” 顿了一顿,又写下承题:“使文武新民之功不止于至善,又焉能使后世之人仰其德而思慕之不忘哉?请绎而论之。

    ④” 破题、承题抓住注疏中的“既没世而人思慕之”,“前王所以亲民者,止于至善”这两句,稍加勾连并略作发挥,使其有一语破的之效。

     起讲也顺着写下来了,同样抓住注中关键之字融其要义,贴定“至善”这个核心。

     八股文的冒子成了。

     到了正文第一段的一、二股,沈持引用《书·洛诰》中之“公称丕显德”、《诗·烈文》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等字句,实疏题中之四个“其”字,贴定文王武王,虚讲后贤对二王之德的宗仰,欲继承其功业之心迹。

     第二段三、四股,沈持同样引用《庄子·马蹄》中的“含哺而嬉,鼓腹而游。

    ”及孟子中的字句,为什么要使用庄子,他从李叔怀的发言中听出一抹超然物外之意,这是有心投他所好了,但于这篇文章,贴“乐”和“利”二字,实讲文武二王安民、利民之功,惠及后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