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南宋相个亲》第三回中步步为营生意入佳境盲目扩张资金将告急在线阅读
眼看就要发上一笔小财了。
郑婷儿虽是个年轻的女子,又是第一次做这样大的生意,不过办起事来却是异常靠谱,果然没有让柴安风失望。
押送绸缎瓷器离开临安城的第八天,郑婷儿便在一众织坊、窑厂工人的护送之下重又返回了这座繁华的南宋都城。
而随着郑婷儿回来的,已没了当初送出城去的那些绸缎和瓷器,取而代之的,则是沉甸甸的金条、银币和铜钱。
原来是外国商人来南宋经商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套取宋朝铸造的铜钱,而这些铜钱除通行南宋之外,在金国、蒙古、**、日本、东南亚等地也是响当当的信用货币,故而不少洋商宁可用金银抵偿货款也不愿出手这些辛苦收集的铜钱。
这倒乐坏了郑婷儿了。
虽然在南宋朝,还没有形成明朝的银本位制度,在市场上流通的依旧以铜钱为主,辅以朝廷正规发行的纸币“会子”作为补充。
可黄金、白银毕竟是贵金属,贵金属就是当之无愧的硬通货,能够在几乎任何情况下没有困难地兑换成任意货币。
宋朝对此也并不例外。
恰巧如今朝廷财政紧张,需要大笔金银稳定“会子”的面额,世面上正处于钱贱银贵的状态之下。
因此郑婷儿手里价值三百贯铜钱的金银,送去几个钱庄里去兑换,竟兑出了五百贯钱。
再加上现钱,就是整整八百贯铜钱的收入。
这样一来,连同柴安风之前在临安城里销售得来的收入,这首批出产的绸缎、瓷器,拢共卖得了一千三百贯之巨。
除却成本之外,这一出一进,便产生了八百贯钱的纯利润。
这样的成绩,就不能不让郑婷儿高兴了。
要知道,从郑家分家,到郑婷儿继承三座工坊,到生产出产品,再到出售获利,拢共才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要是这样景气的经营再继续下去,那么整整一年之后,郑婷儿这里就能赚上一万贯上下的利润,虽然不能同正如日中天的老郑家相提并论,却也已经可以堪称是临安城里有名有姓的大富豪了。
郑婷儿高兴,柴安风自然也就高兴,待郑婷儿从明州回来的第三天,就亲自跑到织坊里头,向郑婷儿道喜去了。
方入织坊,柴安风便沉浸在一种忙碌和喜悦的气氛之中——只见织坊里头的工人脸上个个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织机纺车也在飞快地运转着,不断地生产出能够换取无数真金白银的绸缎。
这样的场面柴安风是熟悉的,可令他陌生的却是在这座并不宽敞的织坊之中,不知何时新添置了二三十台纺车、织机,又多了五六十张新面孔。
莫非是郑婷儿赚了钱之后,就要想着要扩大织坊的生产规模了不成?
“这想法固然是不错。
可……可……可这是不是着急了些?”
柴安风心中忽然涌起一丝不安的情绪来,赶忙抬手招来织坊里办事的老李头,问道:“老李头,我问你,这里这些新机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