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浪费完它的历史资源。
那种小小的铜板,现在在农村依旧到处都是。
万林没有好瓷器,没有好的其他古董,但是,小铜板却到处都是。
随着鼓乐一响,那边起板开书。
赵学军人生的生意便这样做开了。
原本这只是捎带的事儿,但是,赵学军却没预料到,这笔生意会如此的顺利,最初,他拿着一个小罐头瓶子存铜板,没多久后,罐子变成了小纸壳箱,后来,纸壳箱由一个变成三个。
再后来,妈妈从工艺品厂找了废木板,给他装订了一个大大的木头箱子。
那箱子就放在家里的鸡窝里,越来越重,估计将来也没什么人能抬得动它了。
有关于,赵学军收小钱,家里的父亲是支持的。
他早从历史尝到了甜头,对于儿子今后的安排,他想也许军军想成为一个考古学家。
这一天,依旧是那一折子老书,奶奶稀罕这个剧团,已经跟了两个县。
赵学军依旧摆着自己的稿纸换小钱的摊子。
“这个能换多少铅笔?”一个有着浓眉毛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最少大出普通铜钱五六倍的钱儿问赵学军。
赵学军接过那枚大钱,仔细观察,却是从没见过的。
这钱正反没有任何数字年号。
正面是福禄寿三星,反面却是子丑寅某十二时辰,外加一圈十二属相。
他观察了一会,小心的说:“一支铅笔。
”
对面的小孩想了下,又看看镶有橡皮头的绘图铅笔,摇头:“最少两根,我这个大。
”赵学军想下,还是换
分卷阅读21
-
分卷阅读22
重生夜话作者:老草吃嫩牛
分卷阅读22
了。
那小孩接过赵学军给他的两支铅笔,又问他:“明儿,你还来么?”
赵学军点点头。
“这种钱,我家有很多的,你明天多带铅笔,你来我家,我都换给你。
你可别告诉别人啊!”那小孩在他耳边悄悄说。
赵学军想想家里的铅笔存货,便点点头,看着那孩子高兴的举着铅笔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早被那枚大钱儿弄得心烦意乱的赵学军,早早的起了,跟学校请了事假,这孩子很少请假,老师便很随意的应了。
拿着那枚大钱,赵学军来到博物馆,找老常。
如今他管老常叫伯伯,两家人走的很熟。
赵学军将那枚大钱,交给老常,表情犹如献宝一般,但是老常只是随便看了那么一眼,便很不屑的说:“花钱啊,多着呢?这东西不稀罕!”
哎?赵学军犹如被一盆冷水,从头灌到尾巴,表情立刻很失望。
大概是看到这孩子很失望,老常连忙取出口袋里的奶糖逗他:“军军,这个东西多好看啊,它能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
这都那里跟那里啊。
赵学军取回花钱,转身想走,老常叫住他,这次倒是认真了。
他很认真的跟赵学军,讲了花钱的历史,没成想,赵学军听了却也是颇有所得。
花钱,其实就是古代的压岁钱,用作讨吉利,有个好口彩的作用。
最早的花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后来,随着历史逐渐,逐渐的延伸,这种象征吉祥的花钱,铸造的越来越精美。
万林市之所有能够有花钱,说明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的铜铁铸造技术是非常发达的。
花钱的种类很多,有吉语钱,钱文钱,生肖钱,神佛钱,镂空钱,无纹钱,异形钱,后来这些花钱的铸造当中又多了用于游戏的马钱,棋钱。
老常伯伯说,任何历史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万林花钱,这东西就只会在万林这块地方出现。
这枚钱儿,跟赵学军有缘分,他该善待它。
说不清那是个什么滋味啊,赵学军握着那枚大花钱,怀着一颗破碎的发财心,在这一天傍晚,又骑着三轮车带着奶奶来到那个小村子。
摆好了摊子不久,那个浓眉毛孩子又来了。
赵学军看到他的时候还犹豫了一下,但是,他想起老常那句话,这是万林花钱。
对啊,以后,在别的地方看到花钱,那也是属于别的地方的东西了。
想到这里,赵学军收起摊子,跟着那个浓眉毛小孩子,一起去了他的家。
浓眉毛小孩,带着赵学军悄悄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那是一栋老式的砖瓦式结构的院子,有高门廊,门廊后,有雕花影壁。
穿过影壁这里又是一个大院子,耳房,厢房,甚至,在那边房屋的顶端,还有青砖二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