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祈祷亲人安然归来。
已近傍晚时分,城门口依然不见赵军队伍,人群中传出疲累的叹息,三三两两松散地坐在路边。
忽听得有人说“大将军已到城外”,众人不由精神一振,人潮顿时耸动了起来。
推挤之间,传来孩子的哭闹,有人喘息,有人咒骂。
此时,有个干瘦的老头蹒跚地跌出人群,他身后正好有位小丫头见了,忙快步上前,手疾眼快,扶了他一把。
谁料,那丫头却赢弱得很,没扶稳老头,自己还一个踉跄,重重撞上旁边一位怀抱孩子的年轻妇人,那孩子从熟睡中惊醒,便哇哇大哭起来。
妇人忙拍哄着孩子,心中有些怨气,却见身后那个白皙少女,正扶着位老人家,神色甚是尴尬。
她心肠软了一下,对那丫头道:“不打紧的。
”
丫头冲她笑了笑,嘴里说着抱歉,很是有礼。
妇人见她有礼,心下多了几分好感,这丫头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脸上点点黄泥有些脏乱,眼睛乌黑灵动,若是干净些,倒是个俏丫头。
可听她口音,觉着不大像邯郸人,又见她一身粗布衣裳,微削的肩膀上挂着一个大包袱,脸颊上微微泛红,似匆匆赶路而来,像是穷人家出来找活干的丫头,可刚才她去搀扶那老人家时,手脚可是笨拙得很,不由心中微讶。
时下战乱纷扰,处处征兵征粮,乡野陋巷自然比不上邯郸繁华安宁。
可邯郸城也不清净,眼看天色不早,少女孤身一人,若是被人掳掠,卖到酒家娼寮,岂不可怜?妇人心中暗自揣测了一番,对这丫头生出一丝怜悯来,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可是来邯郸城投亲的?”
丫头正转身要走,听妇人温言里透着善意,便回头微笑道:“多谢大婶。
我并非投亲,只是路过。
”
妇人甚是迷惑,这个时辰她出了城门,除了露宿在荒郊野地,还能往何处去?
一旁那刚站稳的老头听着少女这话,面上也有些微愕,蹒跚着上前劝道:“丫头,独自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些好。
军爷有令,说是等大将军进了城才让通行。
咱们在这等了快一天,这会子将军要进城,在城门口冲撞了可不好。
再说出了城荒郊野地的,夜里还冷得很,不如在城里住上一夜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