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坦克的发展历程(9 / 40)
克发展史上,它开风气之先的采用了倾斜装甲板,这种防护运用原则很快为各国所接受,至今仍在影响着各国主战坦克的设计。
由于A-20坦克在性能上与BT-7M相比提高的程度并不算大,因此,设计局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设计T-32坦克上。它与以往设计的快速坦克最重要的不同是放弃了轮履两用的行走系统而采用了单一的履带式行走系统。放弃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原因有2点,其一是简化坦克设计,便于战时的大规模制造;其二则是可将行走系统节省出来的重量用于加强装甲防护。T-32坦克还安装了威力更大的76毫米火炮。
1938年8月,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上(SupremeMilitaryCouncil),讨论了苏联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生产任务,科什金设法获得了制造A-20轮履两用坦克、T-32坦克原型车的许可。1939年中,T-20和T-32坦克原型车先后完成并交付苏联红军测试。测试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都超越了以前设计的坦克”,但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仍然不够好,还没有达到值得推荐成为制式装备的程度。
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成为T-20和T-32坦克的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