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坦克的发展历程(10 / 40)
二阶段测试的实验场。实战清楚无误的表明,只有全履带式的坦克才能满足在恶劣地形(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上的战术机动性要求,这也进一步宣判了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死刑”。此外,实战表明,T-32还需要增强其战斗力,尤其是在装甲防护方面。
留给设计局升级改进T-32坦克、加强其装甲防护和火力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设计局成功完成了这两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原型车被命名为T-34坦克,此后不久便成为苏联红军在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主战兵器。
由于T-32坦克设计定型尚有大量细节修订工作没有完成,同时研制T-34坦克的工程量很大,也因为T-35多炮塔坦克项目的正式下马,1939年,3个坦克工厂各自的设计局(KB-24、KB-190和KB-35)合并为一个设计局——KB-520设计局。米哈依尔·I·科什金被任命为联合设计局的总工程师,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成为设计局局长和副工程师,库切连科则担任副局长。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经被苏联政府认可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在随后的测试中,T-34的优越性能被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