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267节

首页
    的人中也有受到下岗潮影响的,比如参加招工离开的赵中华。

     她跟以前的知青同志没有失去联系。

     王有为和王小薇一直在丰水大队教书,如今也快退休了,各自儿孙绕膝,享受天伦; 江静雨、张康明、郑文文、朱玉羽、周旭也都是教师,下岗潮没有影响到他们,生活还算顺利; 刘红霞年过三十在城里相亲嫁给一个工人,家庭不是很幸福,如今丈夫下岗失业,矛盾更加剧烈; 李英丽没有考上大学,七九年办病退回城了;崔时宇也是先回了城。

    这两人在乡下纠缠多年,闹得很难看,那个生在关键年份的女儿,没有养——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走到最后。

     邱志云、孙维强回到了离家近的国营农场工作…… 九十年代末,大家开始接触互联网。

     联络变得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

     王小薇、郑文文等人来首都旅游,约叶欣聚会叙旧。

     见面之后,她们不禁惊叹时光对叶欣的厚待。

     这么多年过去,别人渐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而她仍然皮肤光滑、长发鸦黑,一如当年。

     别人上了年纪一身病痛,她仍然健康活力,气色极好。

     惊叹过后,也回忆起知青岁月。

     当年在丰水大队一起种菜、种西瓜、养鸡的回忆。

     江静雨感慨道:“我还记得那年下雨天,我们上你家去看鸡窝的情景呢,一晃多少年过去了。

    ” 叶欣也偶尔怀念丰水大队的生活。

     特别是那个小院,她与沈卓最初的家。

     红砖砌的洗澡房、灶房,水泥硬化的地面,木头与稻草搭建的凉亭,还有山上的竹笋,后院的桃树、野山竹,门前的芒果、橘子……充满了年少时的回忆。

     他们每隔两三年回去一趟看看,也了解丰水大队的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大家都分地了,各干各的,种上杂交水稻,年年大丰收,家家吃饱饭。

     大队长八十高寿去世的,李光明没有在家,南下去了珠三角。

     幺妞来了首都工作。

     她妈妈去世了,爸爸也干不动活了,弟弟已经成家;大姐丈夫死了之后再嫁,那个男人不好,打她,幺妞劝她离婚,她不愿意。

    幺妞觉得她窝囊,一气之下,自己跑来首都了。

     她说:“我觉得嫁人没什么好的,像沈医生这样的太难得。

    还不如不找了,自己赚钱过日子,不也挺痛快!” 叶欣欣赏地点点头:“你这种思想很好。

    如果没有遇到情投意合的人,不一定要结婚的。

    人只要独立、自尊、爱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就能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会过得太差。

    ” 幺妞离开后,沈卓从书房走出来。

     看着已经摊在沙发上的叶欣,问她,“咱们情投意合?” 叶欣笑了下,仰头看着他越发成熟俊美的脸庞,“你说呢?” 沈卓沉着地点点头,觉得当然是。

    又问一句:“要是没有遇到我,你是不是也不嫁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