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首页
    ---------------------------------- 我的分析:两个版本,取哪个都很生动,但是感觉都有bug。

     南朝宋的史书里,对北朝的事情胡说八道的非常多,而且明显大用贬义词,对有些地方让人深感不确,尤其是《宋略》,可能性太小。

    但北朝因为后来几位魏国君王都是拓跋晃的直系儿孙,因此为尊者讳的可能性很大,所有贬义的东东都删掉了,想必也不准确。

    我个人认为可以采信的: 1、拓跋晃是被杀或被重罚后惊、病而死的可能性很大(直接吓死的……orz,也太没用了。

    ) 2、从追封确实发生,以及册文尽说好话来看(当时拓跋焘还没死),拓跋焘对儿子之死是有追悔的。

    大约和武帝对戾太子的追悔有点像。

    如果拓跋晃确实犯了重过,比如烝淫、谋叛,甚至谋杀父亲,以拓跋焘的性子(比如对拓跋伏罗和拓跋翰他毫无悔意表现),就算不挫骨扬灰,也至少不会表现得这么后悔。

     于是yy了这篇,我选取让这个不太受欢迎的太子浪漫凄美地离世。

     当然,毕竟考证得有限,不代表事实,只代表yy。

    顺便说一句,在《资治通鉴》里对这段故事,也几乎采用yy法。

    嘎嘎。

     ☆、明心见性 谢兰修听见宫中敲起丧钟云板时,怔怔然半日伫立。

    隔壁的赫连玥宁亦是听了半日,直到看见东边腾起半天高的火焰光芒时,才朗朗笑道:“这是送葬的鼓舞和烧葬,这声势,不是陛下薨了,就是皇后或太子!”谢兰修的手不觉握在蔷薇的枝条上,已经长老了的蔷薇刺狠狠扎进她的手心里,可她浑然不觉疼痛。

     赫连玥宁的歌声恍若鬼魅般响起,谢兰修皱着眉不知她乐个什么劲,回思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悲个什么劲。

     虽然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进去了,也自我安慰譬解了许久,但是那种心慌慌的不确定感还是缠绕了她好久。

    直到那个早晨,拓跋焘又出现在西苑这片冷漠的屋宇之间。

     谢兰修眨着眼睛看着他,他鲜有的穿着一身玄黑色外袍,单薄的料子在秋风里瑟瑟,衣服下裹着的那个人,仿佛也瘦了不少,不知是否由于寒冷,亦是一副瑟瑟的模样。

     死的不是他。

     谢兰修似乎并未感觉到悲伤,但是浑身冰冷得连呼吸都滞住了,她必须奋力地从口鼻里吸入空气,才能使自己不至于窒息。

    她直直地盯着他,哪怕已经知道了,也静默地等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