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人。
比如乌平之。
写不写另说,听说有新鲜玩意儿,乌平之就会买。
如果后续有了流行,乌平之也会搭着写一下。
养成习惯了,就会一本又一本。
像乌平之这样的人不会少。
谢岩定下样式,以今天的学习和经历为模板,写了三次。
最终把年月日三样放大,后续填格子,就用一般大小的字。
顶上批注,他会写下做某件事时的心情、想法。
按照他的习惯,他会添加点人物画。
陆杨常说他画的小人很好看,很耐看,栩栩如生,非常传神。
他就又拿一张纸,画了很多不同状态的书生。
看书的、写字的、吃饭的、赶路的。
还配了些表情。
以人物画来说,这些东西加进去,又过于复杂了,不好刻印。
他再进行删减,留下了看书、写字、思考等样式的图。
再看定下来的书写样式,寻找添加小图的地方。
谢岩挑来挑去,都觉得太突兀,不如他根据事件心情来画的图好。
他拧眉想了想,又做了调整。
很多书生都会写长卷的文稿,比如说文章,也比如说临写字帖。
他再次调整了图画的样子,换成坐在书桌后的人,拿着一支笔,笔下的纸卷铺开,长长滑到下方,正好是笔者要记录的内容。
纸卷铺开当格子,就跟常见的齐整竖格有区别,整体看上去还好,随性自在。
陆杨看他不一会儿就在桌上堆出一摊稿纸,调整迅速,几笔勾勒一个小人,话都没说,就把成品递过来,一时失语。
他家状元郎真是厉害啊,本事见长。
最后定下的纸卷样式,陆杨喜欢,但还是雕版的问题。
“年年换……刻不起……”
谢岩拿红笔,圈了几处出来。
比如“年”字和“月字”。
他一圈,陆杨就看明白了。
对呀,他们可以不刻具体日期,让客人们自己填写!随书赠送一卷年历就好了!
“阿岩,你真机灵!太好了!这样只需要几个雕版,等着书斋开门,我们就能卖货了!”
谢岩被他夸得灵感不断,这便再次拿一张纸,画了许多同款小人,但面部没有五官。
他想在小人的脸上用文字代替表情。
比如写上“认真”“微笑”“尴尬”“害怕”。
这样自由度很高,书写工整一点,看起来效果还行。
谢岩看了眼陆杨,在小人脸上写上“发财”。
陆杨当即笑了,问他:“那你呢?你脸上写什么?”
谢岩在另一个小人脸上写着“净之”。
这跟陆杨预料的一样。
他明明想到了,也是有经历的人,偏偏红了脸。
他说:“你这样写着,像这个人是我,哪知道是你想我?”
谢岩很认真的进行了一番思考,有了构图。
他回身,在书架上拿了一张好纸,对折一下,画了两张图。
右边图画上的人,别处的线条都实实的,留下一个脑袋,笔迹浅浅的,像山水画的效果,显得脑袋很清透。
纸大,人像就大。
谢岩换了一支笔,在这个清透的脑子里,画上了陆杨的样子。
左边的图同理,但清透的地方变成了胸腔。
他在他的心里,画上了陆杨的样子。
这种画画方式,他是第一次尝试,画出来不大满意,觉着不够“透”。
但表达的东西很直观,他的脑袋里、他的心里,都装着他家净之。
谢岩有印章了,他拿印章在上面盖印。
“净之,这样看得明白吧?”
陆杨把画拿起来看,脸上红意更浓。
谢岩看得心痒,起身到陆杨身侧,弯腰在他脸上亲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