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峰理解,跟他说:“我娘和我夫郎听见你的条件,就立即选你了。
除了家里有个举人可以担保之外,还因你的处境为难,想帮你一把。
我爹走得早,是我娘把我们兄弟三个拉扯大的,她那时没什么好手艺,各家借石磨磨面粉,一袋袋装着去县里卖。
还收皮料,做成靴子、帽子、衣裳。
后来也卖菜卖山货,还拉起了打年糕的班子,一年到头不得闲,什么营生都干,只要能挣钱,她都不放过。
她也没改嫁,现在不都好了?”
休息是根据路段来,现在已经过了午饭的时辰。
他们煮一锅素面拌酱吃,一岁的这个太小了,孙夫郎带了馒头,撕得特别碎,泡到面汤里,给他喝糊糊。
黎峰吃了几口面,看看两个小孩,说:“我家夫郎在山寨里开了小铺子,米面油盐都有卖的,你以后在蜜坊干活,要收小徒弟的,徒弟们会孝敬你,不说给你送肉送大骨头了,你想割肉买蛋,招呼一声,有人帮你办。
“我现在有房子能借给你住,但借住总归是寄人篱下,我们一家都不在山寨,你也不自在。
不如趁早盖个房子,这时农闲,人手多,盖房子不麻烦,早点给你盖起三间屋子,等孩子长大,就在山寨里说亲,也不用再愁没地方接亲、家里住不开了。
”
生活问题能解决,孙夫郎眉头舒展了些。
他再听房子的事,又把眉头皱起来。
他很需要这个房子,也知道房子的价钱,他身上没这么多银子。
他想从工钱里扣除。
黎峰没要,“算安家费,你提心吊胆的来到山沟沟里,这是给你的保障。
”
山寨里还有个胡郎中,他决定在山寨常住之后,寨主都给他找了个空房子安置。
等听说胡郎中要把家小接来,又从商号账上划了银子,给人盖了个小房子。
药材生意全指着他了,帮忙安家是应该的。
同理,孙夫郎来这里,一样的教人本事,帮蜜坊挣钱,给他安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是应该的。
有了房子,就有了根。
他们会踏实些。
孙夫郎再没其他问题,后面的路程,也愿意跟人聊天,说了两个孩子叫什么,讲了些养蜂炼蜜的事,还说了点旁的。
比如父子、母子分开卖的事。
黎峰说:“我们寨主很有威望,你放心吧,到了山寨,休息一晚,我就带你去见他。
你带着手艺来的,没人敢欺负你们父子。
”
一路无话,到了县城周边,他们疾跑了一阵,到城门外排队,看时辰还早,赶得及出西城门,便把车队分两批,一半留县里,把从府城带回来的货物送去铺子里,让三苗和苗小禾收货、安置大家伙休整。
黎峰带人往山寨去,抵达新村时,天都黑了。
二黄进了村,不知疲惫为何物,像头狼一样,汪汪叫两声,就“汪呜”长鸣,惹得村里的猎犬们纷纷回应,一时之间,到处都是狗叫。
山寨里安全,黎峰拍拍它的头,让它去玩。
认得二黄的人多,走到谁家,就到谁家蹭顿吃的,他明天给人赔钱。
他照计划,把孙夫郎父子三人安置在晒场的客房里。
晒场里干活的都是些媳妇夫郎,都是寨子里的人,夜里留人守夜,也是这些人轮流来。
孙夫郎见来来往往都是媳妇夫郎,还有人带着孩子在这里过夜,顿觉放松不少。
黎峰跑一趟二骏家,让二骏夫郎过来招呼招呼。
二骏最为年长,夫郎也比大一些,让他来帮帮忙,最好把郎中请来瞧瞧,给他们熬个姜汤喝。
一路又累又冷,可别病了。
黎峰今晚要去见寨主,除了蜜坊,还要说说黎飞入学的事,要留宿在寨主家。
寨主说他:“你跟你那个连襟一样,都是晚上来。
”
谢岩来的时候,山寨里架了篝火,热闹了半晚上。
黎峰就没这待遇,只有热饭热菜,给他收拾了两锅热水,接风洗尘。
他吃饱了,才把黎飞和孙夫郎一家的事说了,再讲了讲蜂蜜和蜜坊的事。
这次回来,黎峰还为着二田那个不成器的东西。
他说:“给他再分个家,让他出去独过算了。
”
寨主笑着摇了摇头,“你把你爹的急躁和你娘的风风火火都学着了,性子跟他俩一样。
以前你上山,我看你挑人,就说你能办成事,但办不成大事。
商号开起来,我还说我看走眼了,这一年多瞧着,再听你这话,我就知道我没看走眼。
”
黎峰听得明白。
商号越往前走,他就越发现他以前太“独”了,信得过的人少,能带出去的人也少,手下都没什么人用。
陆杨说过东家不用耗在铺子里,他也早说以后不用天天去码头铺面,可他总是对这件事不放心,对那个人不信任,只能事事亲力亲为。
他找人搭伙上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