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还是薄,红着耳根,话能说。
他说:“看你想读书,还是想补身子。
”
哇。
陆杨惊呆啦。
陆杨说:“这样子,你读你的书,我补我的身子,这要怎么弄?”
谢岩稍作思考,说:“那就有辱斯文吧。
”
陆杨笑坏了!
他跟谢岩说:“行,明天我暖好被窝等你。
回不回的,你都让人给我带个话。
”
谢岩喜滋滋应下了。
陆杨再把他送走,就能到前面看店,心里还荡漾着。
他家状元郎真是越来越迷人了,都会勾引他了。
也不知他回到私塾,能不能看得进去正经书。
下午卖菜,陆林出门吆喝,附近几条街都喊了两嗓子。
过一个时辰,张铁也出门吆喝,附近几条街,再喊两嗓子。
蛇肉卖得快,主要也就剩三条。
韭菜走量多,两文钱一把,很多人都是两把三把的买。
一把就是一盘菜,条件好,加个鸡蛋。
条件差的,单是韭菜也能吃。
香椿卖得不错,可惜量不多。
这阵子陆松也抽空送菜过来了,张铁跟陆林在上溪村也有收菜,早上捎带过来。
陆杨说过,鸡蛋他也收。
各家攒出来鸡蛋,都在箩筐里,一层层的叠稻草,宁可一次少带些,也要让鸡蛋完好。
这阵子铺子里也搭着卖鸡蛋。
他卖笋子联络上的饭馆酒楼已经可以固定供货,有了新鲜菜,人家瞧见,也来拉一些走。
固定供货,会比在菜农手里散买稳定。
但菜农常年给饭馆酒楼供货,这一处的生意,陆杨没有硬抢,一般不会主动上门招揽。
菜的利润实在薄,菜农不易。
能到他这里来拉货,就说明酒楼饭馆的菜不够用了,买就买了。
直接上门,就抢了生意,断人财路,这事做不得。
几个来买菜的伙计还问过,说是打趣,实际也是说陆杨不会办事,没有眼色。
陆杨也不藏话,如此这般直说了,有家大酒楼的掌柜的说他厚道,给他送了一门生意过来。
过阵子有人家过寿,问他做不做寿包卖。
寿包跟馒头差不多大,有模具,馒头上有“寿”字,一买就是六笼起步,算下来有一百二十个。
这是好生意,陆杨接了。
说起来,他最近还学到了一样东西。
以前他在街上住着,大家都是市井小民,日常往来,都是糖酒肉,就看着贵、花钱了。
最近他找乌平之聊过几次,才发现小富之家的拜访,买馒头居多。
馒头可以当做主食,又相对耐放,主家吃不完,分给家仆也是可以的。
还能转手送出去做人情。
这年头,吃饭是头等大事。
能吃饱的有几个?送粮米,少了不够看。
但馒头,买个一笼,就有好大一包。
这是大家最常见的选择。